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家庭”在亚洲影视剧里是一个经久不衰、花样百出的话题,从古至今各个时代的大家小家都有很大的创作空间。所以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话题满满的古装宅斗剧收官之后,正午又快速地送上了一场当代家庭 battle《都挺好》。

短短一个季度内,正午阳光凭借两部“家庭剧”赚足了收视和口碑。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都挺好》开局8.5,现在只降了0.1

《都挺好》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和《欢乐颂》出自同一作者之手,在保证同样“燃丧”的风格下,展现了更细致的家庭关系,其“人间真实”程度比《欢乐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这么说,《都挺好》是一部劈头盖脸的都市家庭剧。

说它“劈头盖脸”并不是各个人物都是一言不合就咆哮的马景涛,而是这部剧从一开局就丢出了一个沉重又魔幻的背景 —— 一家之主母亲打麻将打到猝死,三个早已没什么来往的孩子回家奔丧。

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新平衡的达成势必伴随着激烈的矛盾。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敢以家庭重要成员死亡做开篇,那后续的矛盾一般都不会太浮于表面。善于讲普通人故事的日本影视作品经常使用这种设定,伊丹十三的《葬礼》、前段时间岩井俊二导演的《你好,之华》都是如此。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而这次《都挺好》这部国产剧的展开,真的对得起“开场死人”的戏剧性 —— 我们的家庭剧里终于抛弃了婆媳关系、亲爹后妈这种样板化的桥段,开始细腻地描绘当代家庭里更现实更有细节的矛盾:重男轻女、表面孝子、老人不想照顾媳妇月子,孩子不想赡养老人……很多家庭表面看起来父慈子孝“都挺好”,实际上一地鸡毛。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当代家庭里那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挑明了伤感情不挑明自己憋屈的内伤都集中在这家人里了。而比剧情更让人难受的是当你质疑电视剧夸张过度的时候,无数观众会告诉你,他的真实家庭就是如此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奔丧,小妹虽然来机场接他但表现得非常生分,一边打电话处理工作一边拒绝了大哥的拥抱。对母亲的去世她也表现得格外冷血,冷静地跟大哥聊起了葬礼的规格、母亲死亡的原因。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家里的老二“恶”得最明显:他是个啃老族,一直被母亲宠着长大,从大学毕业找工作到娶妻买房都要靠父母接济,父亲拿着手里最后的几万退休金小心翼翼地防着这个儿子。葬礼不掏一分钱的他,因为妹妹没有表现出悲伤还厮打起来。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混乱中母亲的骨灰盒摔在了地上

大哥看似孝顺温和,实际上离家这么多年,连妹妹和妈妈断绝联系这么大的事都不太清楚。答应给父亲去银行办事转眼就忘,调解弟弟妹妹的矛盾也只嘴上说说而已 —— 躲在美国这么多年,他这个大哥的身份早更像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仪式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就是所谓的“带孝子”

而父亲的状态比三个子女更加奇怪。窝囊了一辈子的他不但对母亲的死毫无感觉,甚至觉得自己终于挺起了腰杆、生活终于轻松不少。妻子一死他满心都是自己可以自主控制金钱,一会让女儿给自己买买买、一会支支吾吾地跟大儿子说想跟他到美国住大房子……本来在赡养他的问题上,两个儿子就不是100%真心,加上父亲自己还要搅混水,整个家完全失衡了 —— 暂时住在二儿子家里时和孩子们的生活难以磨合,他也不主动解决,而是在其他孩子面前装可怜……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孩子们因为这些琐事吵架的时候,做父亲的又高高挂起……这一家可以说是“全员恶人”了。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家庭不和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苏家这一家里最血淋淋的矛盾就是母亲造成。

“重男轻女”是《都挺好》前几集塑造家庭关系时最大的泪点,这个在民生新闻里被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放进家庭剧,依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大哥是父母眼里有出息、挣面子的孩子 —— 清华毕业,申请到了半奖留学斯坦福;二哥是母亲眼里的小棉袄 —— 从小粘着妈妈,顺着妈妈,虽然学习很差也没什么出息,但并不富裕的家里依然给他花了不少钱。而苏明玉作为家里的小妹妹,不但没有享受过任何宠爱,还被迫做出很多让步和牺牲。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高三那年她学习紧张,回到家里,被二哥凶狠地要求给他洗一周的衣服,母亲在一边帮腔。大哥毕业要去美国留学,母亲就卖掉了她的房间给大哥做留学资金。二哥毕业找工作,不仅要钱打点,还要钱去毕业旅行,母亲为了节省开支不允许小妹参加考前补习班,并且擅自帮有自信考上清华的她申请了免费的师范学校……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但很快又给二儿子买了房子

这一切,全家人都看在眼中,但没有人为她说话。父亲虽然心疼女儿但不做任何干预,只敢在餐桌上默默地给女儿夹一个鸡腿;二哥更是直接跟着母亲冷嘲热讽;大哥心里只有自己的留学梦,心安理得地拿着钱出了国……妹妹也因此在读了师范大学后断绝了和母亲的联系,直到这场死亡才让一家人重新相聚。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从小早餐吃的不一样,学习资料不给买,还要负责家里的家务…可能这么多年里他们已经习惯了苏明玉被压榨。

“你怎么能跟两个哥哥比?你是女孩子,你以后还要嫁人。”

“你一个女孩子,上那么好学校有什么用?”

“我卖自己的房子,还用跟你打招呼?”

……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随着苏明玉的回忆,观众才逐渐理解她开头的“冷血”。从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还愿意照顾父亲、安慰哥哥、自己付了丧事的所有费用,这已经是以德报怨了。

对刚看完这段往事的观众而言,苏明玉甩手不管家里的烂摊子,继续在职场上过关斩将、找到相爱的人组建新的家庭、和原生家庭彻底割裂,才是最解气的结局。

为什么母亲能偏心到这个地步?苏明玉长到了30多岁依然想不明白,也依然愤愤不平。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一个人的成长、对外界的反应可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在孩子长大成人、结婚成家、赡养老人的时候反作用于原生家庭。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和原生家庭联系在一起,它不因人的死亡而消失,我们只好用大半生去与童年和解。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成年时敢和家庭决裂的苏明玉依然会为自己的经历痛哭

一个家庭里,都是不堪的人,但面对亲人,他们又不是完全无情:父亲丧偶后跟小女儿最亲,愿意跟她说心里话,女儿也是孩子里最能看穿父亲的人。而二哥,可能是母亲过世后最真实地感到难过的人。母亲对女儿的厌恶也是事出有因的(此处就不剧透了)……

这个家里可能有你无法抗争的伤痛,这些伤痛使人选择远离,比如明玉和大哥都选择离这个家远远的。但家人之间的真情,也会让人经历伤痛却无法彻底割舍。伤痛和真情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一家人之中的。

如果最后苏明玉选择原谅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不用苛责“圣母心态”,人总是需要用和过去和解来缓解痛苦的。

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看似都挺好,实则一地鸡毛

虽然剧中有一些太过戏剧化的情感动机,但整体瑕不掩瑜,因为在真实的生活里,把家庭生活过成魔幻现实小说的例子比比皆是。剧中把这些问题较为集中地放在一起讨论,也算是当代中国家庭困境的一场鲜活而高效的展示。是不堪,也是家人,这就是《都挺好》令人难受又难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