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妖怪手表》的日本恐怖鬼怪之说

启发《妖怪手表》的日本恐怖鬼怪之说

编者按:《妖怪手表》以及我们熟知的《宠物小精灵》,都利用了日本鬼怪文化的概念。《妖怪手表》对鬼怪们做了中性化处理,依旧保留了成为鬼怪的事件因素以及分类的依据。本文分析了从古至今日本鬼怪文化的发展,胆小勿看。

当年的《妖怪手表 2》恰逢万圣节之时,登陆了美国市场。任天堂 3DS 的玩家可以安慰受尽折磨的游荡鬼魂,还能趁机交个朋友。你的同伴吉胖喵是一只总是举着死人的玩偶猫。人面犬则是一只长着人脸的狗,丧生于一场交通事故。当然还有野河童,他会将小孩淹死然后吃进肚里,再用力从肛门里拉出来。

好吧,其实都是我瞎说的。《妖怪手表》里的妖怪并不完全与传说中的原型相同。游戏里的妖怪们更中性化,像是基于妖怪设定的宠物小精灵。

启发《妖怪手表》的日本恐怖鬼怪之说

事实上,这两个游戏的共同点,并不止于拥有相同的灵感来源。在《宠物小精灵》中,玩家可以探寻、抓捕宠物,然后指挥它们进行战斗。《妖怪手表》甚至还有类似的宠物进化系统,可以将宠物分门别类地放在像「精灵图鉴」一样的「妖怪勋章」里,如此一来就更相像了。但是在《妖怪手表》里,玩家追逐的不是虚构的怪物,而是源自于日本民间传说的「真实」鬼怪。这也是《妖怪手表》与《宠物小精灵》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妖怪手表》沿袭了《宠物小精灵》的游戏机制,其实也与日本鬼怪的传统相符。《妖怪手表》更是将妖怪推向国际化,助日本鬼怪走向世界。

突变能力与死亡

关于小妖精、灵魂、鬼怪等一系列妖怪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都是日本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尽管第一眼看上去,这些怪物似乎也没什么共同之处。民间传说存在差异很正常,各地区的故事总会有一些不同。但是日本早期与世隔绝,加之不完整的封建历史,使不同的地方出现了各自不同的鬼怪。这些鬼怪出没于某一个村庄或者某条道路,数量多到令人困惑。神道教(Shinto)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任何石头或者树木都有神或灵居住。将这一观点与之前的内容联系起来,妖怪的形象就变得非常具体了。

启发《妖怪手表》的日本恐怖鬼怪之说

《目目连》,18世纪插画

在许多民间传说中,妖怪被理所当然地用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人类的怪异行为,以及莫名的恐惧。比如枕返就是一个淘气的孩童鬼,会在夜里偷偷地溜进来,将你枕着的枕头抽走。目目连,它是下雨时会出现在墙上的眼睛,注视着屋内的人。再比如镰鼬,外形很像黄鼠狼,会在你穿过灌木丛的时候,用镰刀一样锐利的爪子挠你。这些鬼怪们也出现在《妖怪手表》中,尽管它们大多与粗鲁、危险的个人行为联系在一起。吉胖喵会附身在过马路的行人身上,迫使这些人在红灯的车流中过马路。真言婆婆则会让中招的人,脱口而出自己令人尴尬的秘密。总是莫名的在公共场合放屁?那就得怪放屁怪老伯了。

鬼怪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产生关于妖怪的学术争论了。在民俗学教授 Michael Dylan Foster 的重要著作《喧嚣与游行:日本怪兽与妖怪文化(Pandemonium and Parade: Japanese Monsters and the Culture of Yōkai)》中,Foster 就认为,除了寻找外形上的联系,我们还应该考虑所有鬼怪的突变及变形能力。这些灵魂与鬼怪在不断地变化,外形也不稳定。刚开始时会是生物或者无生命的物体,通过一系列死亡、悲剧或时间相关的事件作为催化后,就会变成新的形态。尽管在西方人眼中,这种外形方面的不稳定很奇怪,但当你联想到佛教里的灵魂轮回转世时,就会觉得很有道理。在东方宗教观念里,如果一个人死后重生为一只青蛙或者兔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若玩家想赢得《妖怪手表》某个鬼魂的忠诚,必须先给这个鬼魂喂它最喜爱的食物,这也是亚洲祭祀仪式的重要环节。这种习俗还会体现在驱邪中,佛教徒或者神道牧师会将大米作为贡品「贿赂」恶灵,让它不要作祟。同样的流程也会出现在类似黑魔法这种更为黑暗的传统中,比如犬神就是一种通过邪术创造出来的妖怪。方法是先将狗饿到濒死,然后斩下它的头,再让它的灵去攻击敌人。

除了食物,游戏还利用了鬼魂和钱币之间的文化联系。在许多东亚的民间传说中,鬼魂通常会为安葬它们的人揭示秘密埋藏着钱币的地点。类似的是,在《妖怪手表》中,一旦玩家在「妖怪勋章」或者妖怪百科全书里收集了各种鬼怪,就会获得一个特殊的妖怪奖牌。这也表明,虚构的动物寓言其实是妖怪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妖怪分类:从江户时代到任天堂 3DS 时代

无论是《宠物小精灵》还是《妖怪手表》,二者都遵循了日本几百年来创造鬼怪寓言故事的传统。

启发《妖怪手表》的日本恐怖鬼怪之说

《百鬼夜行》中的一页插画

正如 Foster 在《喧嚣与游行》中描述的那样,早在江户时代,日本学术界就试图将为各种妖怪分门别类。第一位这么做的学者是艺术家鸟山石燕,他在 1776 年创作了《画图百鬼夜行(Gazu Hyakki Yagyō)》。这本书篇章很多,像百科全书一样描绘了每个鬼怪的形象,并且介绍了它们的栖息地与行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动物寓言集的著作者都像鸟山石燕这么认真。在江户时代,还有一个和鬼怪故事有关的室内游戏,引发了追求娱乐效果的妖怪文学热潮。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鬼怪形象都是讽刺、可爱甚至性感的。但是对于鸟山石燕及其同时代的人而言,他们仍将妖怪视为真正的生物,再与各地不同的传说进行整合、分类。

正如 Foster 所指,给妖怪分类在日本文学中成了热门主题,不同的资料集反应了各自的时代特点。在明治时代,日本开始抵制迷信,转向西方科学。此时出现了大量的「科学」动物寓言集,对鬼怪进行科学分类。到 20 世纪初,日本快速地步入现代化,又将重塑妖怪百科全书当作一种复兴传统文化的方式。

这种给鬼怪分门别类的「执念」也体现在了《宠物小精灵》与《妖怪手表》中,这两款游戏的分类方式,都来源于鸟山石燕 1776 年的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科学」版本。如果你曾经只是为娱乐翻阅了精灵图鉴或者妖怪勋章,其实你接触的正是日本百年的文化习俗。

向全世界推销妖怪文化

进入 20 世纪 7、80年代后,妖怪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如今更像是一种文化遗产,也因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漫画艺术家抓住了妖怪的巨大商机,利用妖怪们进行二次创作。

要说妖怪文学界哪位作家最高产,那绝对是漫画艺术家水木茂。他不仅将妖怪用在自己广受欢迎的《GeGeGe 的鬼太郎》中,还创作了两本妖怪百科插画书。水木茂虽然不是首个以漫画形式复兴日本民间传说的艺术家,但他推动了此类型作品的进一步发展。为妖怪赋予各异的性格,助其形象更为丰满。在这一过程中,他还自己撰写了一些传说,将鬼怪视为日本也曾拥有纯真过去的证明。在他的视角中,鬼怪本生在乡间,如今却受到了城市化的威胁。在水木茂的一本著作中,他开玩笑地指出,火间虫入道是一个长得像婴儿一样,还喜欢舔灯油的妖怪。但如今出现了电灯,几乎要灭绝了。多亏了水木茂,《妖怪手表》里的鬼怪都各有各的个性,而且游戏以小镇作为地点背景,就是因为水木茂坚持认为妖怪是乡村的产物,不该出现在大城市里。

启发《妖怪手表》的日本恐怖鬼怪之说

《GeGeGe 的鬼太郎》

水木茂向日本群众展示了妖怪古老、愚蠢的一面,也为城市环境设定了新型的恐怖妖怪。正是这种新型妖怪,推动着妖怪文化走向世界。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日本人非常喜欢阅读水木茂可爱的乡村妖怪。但是这些民间传说太古老了,大家听得多了之后,难以产生任何恐惧。直到裂口女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裂口女是一个嘴巴开裂的女性幽灵,总是出没在黑暗的街道。她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在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可能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戴着口罩,遮着脸的下半部分。

「我美吗?」女子问道。如果孩子回答美,她就会摘下口罩,露出裂到耳边,好似缝过的嘴。「我还是很美吗?」她会继续问道。

如果孩子还是说美,裂口女就会裂开她的嘴。一旦面前的孩子发出尖叫、逃跑或者改口说不美,她就会用一把长柄镰刀砍了他们。

启发《妖怪手表》的日本恐怖鬼怪之说

先拿漫画替代一下......

70 年代末及 80 年代初,裂口女的故事很盛行。甚至在日本造成了恐慌,母亲们都主动陪着孩子回家。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其他的现代妖怪,传说它们会在浴室或者火车站伤害学生。换句话说,哪里偏僻,哪里就有妖怪。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灵异代表就是人面犬,这也是《妖怪手表》的主要角色之一。正是这些现代妖怪进一步拓展了日本的鬼怪类型,非常成功的将日本鬼怪故事传播到世界。

对于鬼怪故事的全球化,《妖怪手表》功不可没。虽然该游戏在北美的知名度还算普普,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已经有了许多忠实粉丝。我在香港就看到过许多相关的商品,多到你难以想象。

由于游戏的起源十分具有日本特色,即使不是一炮而红,文化的交流也会为妖怪主题作品的未来打下基础。使其能够在日本以外的地方流行起来,而不只是局限于《千与千寻》、《妖怪大战争》这些经典作品。以后,我们也许可以看到妖怪相关的作品风靡西方市场,就像 20 世纪 60 年代怪兽或者武士电影那样。妖怪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缺乏足以形成流行的明确概念。不过这只是需要克服的障碍之一,如今《妖怪手表》正在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