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王白居易 耿直谏言清廉做官

古语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但白居易用一生对这句话进行了反证,证实人如果幸运是会一路凯歌高奏的,像他这样一个敢于口无遮拦说实话的Rio耿直Boy,抨击起权贵来连皇帝都不放过,不但没被罢官,还辗转腾挪到二品荣休,死后皇帝作诗缅怀;中年趁外放时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晚年购置东都郊区巨型豪宅颐养天年;所作之诗风靡海内外,连“诗X”的称号都有诗王和诗魔两个。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父白季庚,母陈氏,曾祖时举家迁往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后随父亲前往徐州赴任,又因家乡战乱而迁往宿州符离。在符离他遇上了此生挚爱湘灵,不过可惜因为注重门户观念的白母阻挠,俩人最终没能长相厮守,而白居易也以多年做大龄剩男相抗争。

生在基层公务员家庭的白居易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本人也十分刻苦,读书读到口舌生疮、华发早生。这样的苦读让他很小便成为学霸,十六岁时上京干谒,拜投在名宿顾况门下,顾况听闻他名唤白居易,便调侃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意思就是你这名字口气好大呀,不过当他读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后被啪啪打脸,不但心服口服的说:“道得个语,居即易矣。”还到处安利白居易的诗才,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成千古名句,也展现了白居易旷达的襟怀。

命运没有辜负白居易的苦读,他二十八岁时便进士及第,“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忒是意气风发。与在京等候多年还未被安排工作的进士们不同,白居易很快就领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官职校书郎。后迁盩庢县尉(今西安周至县),在这里他写出千古爱情名篇《长恨歌》,其中既写出了他YY的李隆基与杨玉环至死不渝的爱情,也寄托了他无法和初恋湘灵白首偕老的遗憾。两年后他任负责谏议的左拾遗,从此开启了他向权贵开炮的怒火中年。

在官场上混迹多年并没有让白居易变得圆滑,反而越来越热血,他不但天天上表皇帝,还写下《卖炭翁》抨击宫市政策,写出《新丰折臂翁》展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还写诗说皇帝在人民交好赋税后才宣旨减免显得假仁假义,一道道奏折和一首首诗都打在了中唐腐朽统治的软肋上。面对耿直的白居易,唐宪宗非常恼火,便跟翰林学士李绛抱怨,李绛却认为白居易公忠体国,还劝唐宪宗算了吧。

很快京城权贵圈松了一口气,因为白居易丁忧暂时离开朝廷了,待他回来后唐宪宗觉得不能再让他搞谏议了,便将他升迁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升迁并没有阻止住白居易的炮火,铁血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势力当街杀害,白居易主张追查凶手到底,这次越职言事让他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外放——江州司马,在这里他写出了另一篇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无数萍水相逢的人感怀。

与那些在任上不干实事、恣意妄为的文学家(谢灵运:此处莫cue我)不同,白居易是个真正为人民着想的好官。他在杭州当刺史的时候疏浚六井、修筑西湖堤防,大大改善了当地农业,并将其写成《钱唐湖石记》,以利后世相关工事效法学习,离任时还拿出部分自己的俸禄作为基金,用于杭州官员的公务周转,这笔费用直至黄巢起义抵达杭州时才消失。在苏州做刺史的时候,他为当地水陆交通顺畅而开凿山塘河、修建山塘街。无论在朝在野,白居易都是最心系人民的那个官。

白居易做官清正、为人诚挚,因此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比如和他一起搞新乐府运动的元稹,这对好友的组合被后世称为“元白”,元稹还要来所有白居易的诗作,为其编成了五十卷的《白氏长庆集》;他还有一位与他同年出生、常常诗歌应和的好友刘禹锡,他们的组合被称为“刘白”。白居易是继杜甫后唐诗现实主义的又一高峰,尤其擅长长篇叙事诗,诗作通俗易懂又极具社会意义,与他为国为民的一生相映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