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书简阅中国》 华夏情依旧古今爱皆同

在华夏文化纪录片这一块,央视是把内容到情怀都拿捏得死死的,最新推出的《书简阅中国》别具创新,从发掘历史文物中有关私人书信的内容,体现了华夏亘古不变的世事人情,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体味那些在华夏土地上从未变过的真情故事。

杜甫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简阅中国》第一封信便是来自边关的家书,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家书文物,主角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秦国战士和他的家人们。这片来自战场的木牍,开始时是关心家人们的生活状况,然后又讲了自己和二哥在军中的情况,再然后便是直言不讳的希望家人们能够为战场上搏杀的二人,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援助,比如他们打仗时穿在铠甲里的内衣,再比如一些钱财。

以前读《秦风·无衣》,读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时,总以为秦军连年征战,条件艰苦,可能是要赤膊上阵的。但看到对这封名唤黑夫的士兵的家书讲解,才知道这个“袍”字是贴身内衣的意思,秦军官方只给战士发铠甲和外裳,内衣却是要自备的,而黑夫和他的二哥惊已经经历了不少战争,也立了军功,应该是内袍早已磨损无法再穿,才让家人们为他们张罗一二。

与黑夫木牍相对应的,是他的二哥惊半年后又发出的一封家书,证明这两兄弟还为着秦始皇的雄图霸业在阵前厮杀,不过自那以后,惊和黑夫两兄弟便像所有的小人物一样,淹没在茫茫历史的海洋里了,他们可能带着战功衣锦还乡,也可能在战场上受伤后不得不回家,但更有可能的是已经战死沙场,而他们的家人会按照秦律,因他们的战功过上更好的生活。不知道在那些兵马俑中,哪个是寄信问家人要衣服的黑夫,而哪个又是新婚不久便上战场的惊呢?

同样是来自边关的家书,待到汉武帝时代,便大有不同了。这时战神霍去病已经兑现自己的诺言荡平了匈奴,西域一带更设置了都护府,大汉的版图前所未有的扩大了,而居延地区也从外敌地盘变成了边关。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大移民,汉代很多官员和兵士也前往这里进行管理和驻守,这里发现的汉代竹简大多都是官方的文件,不过也有少量的私人信件,为我们描绘此地彼时的风土人情,宣给幼孙的信件便是其中之一。

宣先慰问了幼孙的近况,也告知了他与幼孙之兄幼都的境况,之后便是一番身为长者的关怀,还说让幼孙在边关将士的考核中不要吊车尾,像极了今天跟学生们说不要考最后一名的家长。这样在尺寸竹简上叙述的质朴真情,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又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将这亘古不变的情谊宣之于世,原来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亲情有爱。

到了唐宋,信笺的材质早就发生了变化,纸已经盛行开去,但却也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以至于官方文件在修补时,背后所用之纸都是环保的二次回收,而在这些“废纸”中,考古学家们居然发现了价值不逊于官方文献的私人信笺。一个名唤二娘子的活泼女子,在信件中畅谈着与丈夫一路赴任的见闻,还因惦念家人们,要在回去时带去各式各样的礼物,这封信充分体现了唐宋时期的繁华,也让人感受到这字里行间的温暖。

《书简阅中国》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考古类的纪录片,它的主角不是气势恢宏的宫殿,也不是气吞山河的帝王将相,而是那些被湮灭在历史里无迹可寻的小人物们。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牵挂,所以才会以信的形式寄托思念,他们都和每一个你我一样,拥有真挚的感情与对生活的希望,所以才会将这些一一写入与家人的信中。华夏民族的感情是内敛的,但我们从不吝惜对至亲、至爱、挚友的爱和关怀,这从未变过的感情从黑夫木牍一直延续到你我手机里的微信,也将会一直延续下去,而《书简阅中国》中的那些温暖信笺,更让我们珍视这份自古传承下来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