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再上市 是厚积薄发还是增长陷阱

距离纳斯达克敲钟35个月之后,曾经“为爱发电”的“小破站”又在资本运作的快车道上踩了一脚油门。

1月5日,一则来自CNBC的报道称,B站正准备在香港二次上市,融资可能超过20亿美元,高于去年预期,交易预计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完成。尽管B站对此未作回应,但在许多人看来,这已一个“只待靴子落地”的消息。

疯狂增长的背后,B站缺钱吗?

如果不是B站的投资者,你恐怕很难想到,大家口中的“小破站”实则已是一个体量比爱奇艺还要大一倍多的“小巨人”。过去三年间,随着B站“破圈”,其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从11美元飙涨至如今的102美元,总市值也随着被推高到356亿美元。

但疯狂增长的市值,这并不意味着B站不缺钱。

视频网站盈利有多难,看看爱优腾的财报就知道,像爱奇艺,2019年光是买版权就烧掉200亿。

B站的幸运在于,它的内容高度依赖内部生态产出,UP主提供了90%的PUGV(专业用户制作的视频)内容。因此,B站CEO陈睿一直强调B站“生态驱动”的概念,他认为,B站事实上提供的,是一个内容生产机制,“土壤好了,上面可以开出各种各样的花来。”

这是B站对比传统视频平台的优势,但同时也是变现路上最大的障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B站用户最具认同感的一点是——大家因热爱相聚,“为爱发电”。用于愿意为正版动漫和好内容付费,但对于贴片广告等赤裸裸“恰饭”行为,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让B站在商业化的“试探”中,不得不克制,再克制,至今仍提供着无广告的视频服务,相当于主动放弃最大一块蛋糕;甚至连“大会员”,也遭到了名不副实的质疑。

老实说,期望B站一步从“互联网乌托邦”迈到盈利的行列,这是天方夜谭,资本市场对于B站的期待也不是这样。现阶段的B站,努力要做到的就是拓宽变现渠道,争取亏损收窄。

但我们看到,从2015年后,虽然B站营收一直持续增加,但亏损也在一路走高,尤其是上市之后,第一年亏了5.6个亿,2019年,净亏损直接冲到了12.88亿元,同比扩大了107.74%;而到了2020年,仅Q3一个季度的净亏损就达10个亿。

增长的悖论

如果从2009年bishi敲下的第一行代码的时间算起,2021年,B站已经12岁了。而在成立的头10年中,B站在外界眼中的形象,只是一个ACG爱好者的聚集地,一个小众、中二、又看不懂的视频网站。

一方面,这构成了资本眼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故事。独特的社区文化所搭建的壁垒,让它具有鲜明的不可替代性,这里用户不仅黏性极强,年龄阶层也趋于年轻化。B站用户的属性在过去几年几乎没有变化,新增用户的平均年龄均为21岁,和此前的抖音、泡泡玛特一样,是Z世代是重镇,也是未来消费的主力。

但对于“不增长就会死”的互联网而言,这也恰恰是个“死穴”。

事实上,早在2014年陈睿入主B站时起,他便开始积极推进B站的商业化,后来构成B站主要收入来源的游戏业务,就是这一阶段布局的结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索尼旗下的重磅IP「Fate」,它不仅是B站引进的第一部正版动漫,它改编的手游《命运—冠位指定》(FGO),至今仍是B站营收的主力。

随着上市成功,B站在抛弃此前“小而精”的路线上走得愈发决绝。为此,B站开始拆掉聚拢社区的“墙”,开始“破圈”,向大众化靠拢,拓展内容生态。

运营层面,从2019年开始,它与淘宝、饿了么等平台合作推出联合会员服务、会员注册的试卷门槛越降越低。内容上,过去一年,与科技、知识、财经、职场相关的很多“大众化”、“科普向”内容在B站逐步兴起。

此外,它将触角伸向了影视和综艺行业,与旗帜传媒联合出品纪录片《人生一串》、欢喜传媒合拍电视剧《风犬少年的天空》,还自制了首部综艺节目《说唱新世代》,以拥抱更广泛的圈层。更具代表性的,是连续两年的跨年晚会,甚至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点名表扬。在B站的规划中,2021年B站将开放更多的营销场景,例如直播商业生态。

种种转型、营销、活动方面的努力,确实为B站换来了一份更好看的财报。抛开亏损不谈,2020年前三季度B站营收再创新高,达81.7亿元。同时,营收结构更趋平衡,广告、直播付费、会员对营收的贡献上升至60%,逐渐摆脱“靠游戏养活”的状态。

陈睿曾在上市之初,定下他对B站的“小目标”:三年内成长为一家100亿美元的公司。而如今,356亿美元的市值,证明了B站在商业化道路上的成功。

而与此同时,B站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随着规模日趋扩张,必然会导致核心文化被稀释。B站期待的流量、变现、商业,与用户坚守的亚文化、为爱发电、网络净土;这些词汇之间,是一对对难以平衡的矛盾。

一些问题已经显现。过去一年,已经有很多B站原住民留下“B站已死”的感慨,然后转身离开这个逐渐陌生的“小破站”;互联网上的戾气、粉丝文化也弥漫到了B站,网络暴力开始侵扰创作者与用户。

陈睿曾在采访中表示过类似的想法,他想让B站保持纯粹的一面,如果可以,他宁愿让B站的商业化来的晚一点、慢一点。但作为职业经理人,他深知商业的世界里,“不增长就会死”。

商业化成功的背后,这也是B站必须面对的增长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