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杏林春暖,仙丹活人

大家都知道医学界有个别称叫“杏林”,却很少人知道这典故真正的由来。“杏林”一词来自拥有一片杏林的神奇医者董奉,他与赫赫有名的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却鲜少被后世提及,不过说起他的“杏林春暖”却是如雷贯耳。

董奉(200-280年)(也有说其生卒年为220-280年),又名平,字君异,自号拔墘,会稽候官县董墘村人(今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他少年时便学医,并信奉道教,青年时曾在家乡做了一阵子小官,没多久便归隐了,归隐后在家乡后山行医、练武。

董奉可能是名医中最土豪的(有山的人就是不一样),因为他看病从不收钱,不以行医为日常收入,只要求重病患痊愈后植杏树五株,轻病患痊愈后植杏树一株,数年后,他家后山的杏树竟已达万株之多。杏树长大,杏子成熟,以为他是做了个长期投资,谁知他转头又开始做起了公益事业,吃用不完的杏子晒成杏干,常将杏子或杏干与需要的人置换粟米,或者贩售后周济穷人,还赠送行经此处的旅人,世人称其“杏林春暖”。

董奉不仅在家乡行医,还喜欢到处旅行,顺便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以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相传有一次他旅行到交州(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交界处),听闻交州刺史士燮暴病身亡已三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前去探看一二,将三粒药丸放在士燮的口中,喂水摇晃使药丸融化,不一会儿的功夫,士燮的面色就恢复生机,手脚仿佛能动了。半日之后,士燮已能如常人般坐起,四日之后,士燮已能说话,他将自己“死”时的奇遇说给董奉听。

原来士燮被十几个黑衣人带进一红门,进去后便被关到监狱的单间里,单间没有窗户,用土封死便半分光亮都看不见了。后来士燮忽然听到红门外有太乙真人召唤他,并有人将土牢封口的土打开,将他送上一辆豪华的马车,车上有三人,其中一人拿着符节,待他再醒来便已经好了。因有这番奇遇,士燮将董奉视为仙人,决定在家中建一座楼侍奉这位恩公。董奉平时只吃枣和肉干,还会喝点酒,士燮便每天都为他准备肉干、枣和酒,董奉每日像鸟一样飞来取食。

一年多后,董奉向士燮辞行,士燮诚心挽留但留不住,便表示愿为他租大船远渡,董奉说他不需要船,只要士燮为他准备一口棺材即可。士燮准备好棺木的第二天后,董奉便死了,士燮将他妥善的安葬。谁想七日后,一个自容昌而来的人给他带话,说董奉感谢他这一年多的照顾,士燮方知董奉未死,开棺后发现他确实不在里面,棺内只余一绸制人形画符。

还有记载说董奉去交州时以灵丹救士燮,士燮起死回生后就开始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想要阴谋反叛朝廷,他怕董奉泄露自己的预谋,便打算恩将仇报、除之后快,董奉察觉后以早年所练气功诈死骗过士燮。董奉救士燮的故事被记载在《大越史记全书》中,但根据《三国志》和《后汉书》中的记载,士燮于黄武五年(226年)亡故,活了九十岁,也就是说士燮与张仲景一样是活跃在汉末年间的,而士燮去世时董奉才只是六七岁的稚童(尚未学医)或是二十六七岁的青年(还在做官),他是活跃在三国时期的名医,两人应当无太多交集。

董奉虽然没留下影响后世的医学巨著,但他于汉末在南方救死扶伤的事迹广为流传,他济世救民、不求回报的心实属难得,这大概是他被载到葛洪所著《神仙传》中的原因,他于当时的人民来说的确是救苦救难的活神仙,“杏林春暖”的典故应当被更多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