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透明人说:还我个人隐私信息

双十一刚过,#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词条登上热搜,各位冲浪冠军表示拿快递都不香了。

这次事件共有六名分别来自河北省永年、鸡泽、武安、隆尧、沙河五个地区的圆通速递“内鬼”员工涉案,泄露出5个员工内部账号。

流出的40万条运单信息中包括用户日常收寄快递必须用到的发件人和收件人的地址、姓名、电话信息。

其中能放至下游、暗中层层售卖的有效个人信息达45000条,这45000个倒霉的用户就这么被暗中安排进了电信诈骗名单里。

11月17日上午8点,圆通速递官方发表微博声明,表示公司在今年7月底就已察觉异常并主动报案,还称“信息安全无小事,将会坚决配合打击涉及用户安全的违法行为。”

但网友们对这个说法并不买账,认为这更像是一篇甩锅顺带自夸的声明。

想到自己可能就是“互联网裸奔人”,网友们表示气愤又害怕。不少群众呼吁要从严处置此次事件,严厉打击贩卖用户个人信息行为,并要求对快递公司、平台问责到底。

快递单="泄密单"?

近几年,快递要求实名制,但隐私保护的力度和尺度却不足,这就导致我国快递行业逐渐沦陷为用户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为了不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快递单非法获取用户信息来谋取利益,一些快递公司推出“隐私面单”功能,减少了用户手撕、涂抹快递单的麻烦。

但是该功能的普及却是个大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隐私面单的普及率仅有20%,这说明至少还有80%的快递面单信息是直接暴露的,并且大多面单没有得到及时、统一的销毁,这部分面单的用户个人信息处于一种卑微的“裸奔”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快递单”甚至和“泄密单”划上了等号。许多用户的信息都是从系统内部被盗取泄露的。

一条交易次数较少的快递数字信息,起码能卖到两元,奢侈品、保健品等快递的信息甚至可以以一条5到1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

重视“隐私面单”只是保护个人隐私的“第一把锁”,倘若快递公司对数字隐私信息防护不到位,就算用户费尽脑汁处理快递纸质面单信息,其个人信息也依然存在泄漏的风险。

危害无穷的信息泄露

“去广东打工时,在火车站被警察盘问,我才知道自己‘吸毒’了。”湖南张家界茅岩河镇村民韦少明说道。

后来,他发现是他的堂哥2010年时为了逃避处罚,盗用了他的身份信息,将吸食毒品的违法行为移花接木到了他的头上, 最终让韦大哥当了十年的“背锅侠”。

互联网时代中,这类“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事件屡见不鲜,不论谁的个人信息都可能被冒充用于犯罪,使公民财产及名誉遭到损害。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万人。

今年疫情期间,电信诈骗更是猖獗。2020年上半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2万名,数量分别同比上升73.7%、78.4%。

虽然这届网友都是反诈骗的高手、“反恐精英”,擅长与骗子斗智斗勇,但面对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信息轰炸,也感到无能为力。

信息黑市有"危机"无"商机"

2017年,湖南民警小肖在投资失败后,敏锐地发现了盗取、出售公民信息的“商机”。小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在贩卖公民信息的黑市中获利181万,从此小肖走上了人生巅峰,最终小肖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八十二万元。

在数字经济时代,海量的个人信息数据有助于商家进行商业计划制定和精准推销,所以培训、保险、中介、餐饮等行业商家对公民个人信息有大量求购需求。

信息安全防护的不足和互联网技术的新进,又使盗取个人信息变得易如反掌。在这样的情况下,海量的用户个人信息轻轻松松就能让泄露者数钱数到手抽筋,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市因此比比皆是。

其实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关于快递行业的法规《快递暂行条例》就正式执行了,但因监管不足,不法分子法律意识薄弱,快递用户个人信息并没有得到及时、足够的保护。

互联网时代技术飞速发展,用户信息大面积泄露事件却层出不穷,网民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透明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为了防止“大数据时代”变质为“隐私侵权时代”,除了网民本身要注重个人信息安全,快递公司也应提高信息安全技术配置,加强自身监管力度;公安部门应严厉打击盗取和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建立全方位的管理应对机制;社会要坚持法律知识的宣传,增强公民守法意识。

当网民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水平追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健康的网络环境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