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次“西进运动”开启 重庆和成都被中央赋予重任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会议强调,要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对此,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表示:《规划纲要》通过政治局会议审议,它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在重要程度上是一个层次,是重大国家战略。

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新闻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国家要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因为重庆和成都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两个大城市。

但是大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次国家不提西部大开发,而是着重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1、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西进”
5000年前,华夏民族崛起于西北的黄土高原。在经过了无数代炎黄子孙的开拓之后,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形成了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强盛大帝国。

在过去5000千年的历史当中,中国总体上的发展方向是向东和向南,因为东南方向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但是在近代以来,中国也曾经发生了三次“西进”,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西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和21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三次“西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进,因为都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进行了,与其说是“西进”,更不如说是西迁。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迁,是因为当时中国军力孱弱,无法阻止日寇的入侵,所以国民政府才被迫带着工业设备和院校科研机构西迁到四川,继续抗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是因为当时中国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交恶,怕爆发战争之后东南沿海守不住,所以才主动到西南地区去建设“大后方”。

21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了,但是西部内陆省份却仍然十分贫穷落后,所以国家才主动投入大量资源去扶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三次“西进”都是违背自然经济发展规律的,所以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能够成根本上扭转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局面。举例来说,抗战胜利后,四川的工厂和学校又大量迁回了沿海地区。除了陪都重庆还留下一些工厂之外,其它地区的工业和人才基本都流失掉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苏的关系开始缓和,沿海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起来,三线建设的许多工厂都荒废掉了,人才也纷纷跑到沿海地区去了。

而21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虽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但是直到现在为止,西部省份每年都有大量人才跑到沿海大城市去谋生。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是趋利的,并且有脚的,只要有能够获得更高收入、更好发展的去处,大家都会往哪儿去的。

所以看想知道经济发展趋势,看人口如何流动就知道了!

2、中国近代以来的人口流动趋势
近代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有两个大趋势: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西部地区人口往东部沿海流动。归纳起来,这两个人口流动的趋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低收入地区往高收入地区流动。

当农民们了解到,自己在地里刨食一整年,还没有人家在工厂里上班三个月挣得多,他们就纷纷放下锄头,进城打工。

而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要比西部内陆地区多很多,所以就出现了内陆省份民众到东部沿海城市打工的浪潮。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工业化,而这些工业基本都是比较普通的轻重工业,一般都比较均匀的分布在各地的城市里面。

但是在2010年前后,中国的初级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展高科技产业。

高科技产业跟之前的普通工业有很大不同,一个是不需要那么多土地了,另一个是需要大量的人才。

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一二线城市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三四五线城市,就是因为一二线城市有高科技产业,而三四五线城市基本没有。

所以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人口迁徙又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往大城市流动,大城市的农民工往中小城市回流。这两个新趋势背后,其实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两个残酷现实:中小城市没有高科技产业,大城市在淘汰低端制造业。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和西欧的老工业基地都变成了“铁锈地带”,沦为著名的贫困地带,不复昔日的荣光!

其实并不是说这些地方的制造业全部倒闭了,而是这些地方的就业岗位能够提供的薪资报酬太低了,被纽约的金融行业和硅谷的高科技行业甩开了一大截。

实际上,在未来社会里传统工业并不会消失,只是会沦为像工业化时代的农业一样,虽然存在但却无法产生较高的利润,也无法提供较高的薪酬待遇。所以未来三四五线城市里的人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当中,但是处境却与几十年前的农村民众一样,虽然日复一日在辛勤劳作,但是获得的报酬却不到大城市里民众的一半。

举例来说,现在一线城市的白领,每个月的收入普遍有1万块左右,但是小城市里的白领,普遍的收入却只有3千块左右,其实反映出来的就是这种趋势。

3、西部崛起的关键在于一线城市
正是因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主线是高科技产业,所以即便是沿海大城市的制造业内迁到西部地区,也无法改变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局面。要想真正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起一两座超级大城市,吸引更多高科技产业的聚集。

因为现在一线二线城市虽然都有高科技产业,但是一座一线城市的高科技产业,就能够顶得上很多座二线城市的高科技产业。举例来说,我们从2017年中国大陆各城市高科技企业数量排行榜就可以看出,深圳一座城市的高科技企业数量,就相当于武汉的3.9倍、成都的4.5倍,或者重庆的9.3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四川、湖北等省份虽然都有二线城市,也有一定的高科技产业,但是每年仍然有大量大学生要流向北上广深,就是因为当地缺乏一座一线城市。

因此未来要想让西部地区发展起来,光靠制造业的内迁是远远不够,关键还得扶持和培育一两座一线城市起来。目前来说,西部地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只有三座,分别是重庆、成都和西安。

但是考虑到西安位于西北地区,跟北京一样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如果西安真的发展成为一座一线城市的话,那么未来那边还要再增加一两千万人口,届时那边的水资源将会不堪重负。

而西南地区的重庆和成都就不一样了,这两座城市都位于长江上游或者靠近长江上游,生态容量大,并且不存在缺水的困扰,具备发展成一线城市的潜力。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未来西部地区的一线城市,吸纳的人口肯定是以西部地区的民众为主。西安所在的陕西只有3千多万人口,而成都、重庆所在的“老四川”省有1亿多人口。

所以综合起来考量,未来西部地区的一线城市肯定会在重庆和成都这两座城市里面诞生。至于重庆和成都谁更有希望成为新的一线城市,老范认为两座城市都很有可能。

因为重庆是中央直辖市,背后是国家在重点扶持。而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背后是西部第一大省份在全力扶持。

但是总的来说,老范认为重庆可能会比成都更先成为一线城市。因为现在重庆的高科技产业虽然不如成都,但是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分别把中西部区域中心和西南总部放在重庆,所以未来重庆弯道超车的概率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