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王漫妮“心气儿没了” 你还留在大城市吗

《三十而已》剧情发展至今,王漫妮终于还是回家了。

王漫妮大学毕业后满怀憧憬来到上海,甩命工作,渴望能凭自己的热血和努力在这座超级大都市站稳脚跟,甚至出人头地。若能再遇上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体己人,结婚生子,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那当然求之不得。

然而,在王漫妮快30岁的时候,月薪一万五,房租七千,每月打给父母两千,个人生活实在不算容易。男友梁正贤交往七年的“正室”跑来王漫妮工作的奢侈品店屡次闹事,自然影响到了王漫妮的正常工作,好不容易燃起的爱情之火被浇灭,生活腹背受敌。

有人觉得她蠢,怎么会明明听了梁正贤的“不婚主义”心里不舒服,还愿意痴心妄想“万一他哪天想结婚了呢”,直到“正室”找上门;有人觉得她虚荣,奢侈品店的工作经验抬高了她的心气,却没有提升她的底气;所谓“理想伴侣”的形象只是金钱堆砌出来的幻象而已,她没有意识到……

可正说明,王漫妮的内心深处,仍旧抱有在大都市找到好归宿,过上理想生活的愿望。并没有什么错。

只是在竞争过分激烈,牛鬼蛇神齐聚的大都市,王漫妮不够幸运,个人能力也不足以让她能在上海买房买车,定居下来。能够在北上广深杀出一条血路的年轻人,比起来到这里打拼的庞大基数,简直凤毛麟角。但至少这一路,拼过,体验过。

王漫妮,才是万千普普通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异乡人的真实写照。

和王漫妮一样,21岁时,我也去了大城市。

拿着攒了快十年的两万块压岁钱去北京实习,实习薪资一百一天,与三个女生合租一间十几平的小屋,房租四千五。合上押金,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再遇上蛮横不讲理的室友动不动拿租金、水电同你扯皮,一个月下来,七七八八的五六千就没了。

后来工作调整去了上海,在上海租房又是大几千。两万块,折腾得只剩下六千。还不能和父母说,说了等着自己的就是“那你还不赶紧回家。”很感激小时候攒的两万块,给了我独立的底气,选择的自由。

想象中的21岁,应该是郭敬明《小时代》里演的那样,虽然情节跌宕,很辛苦,但至少精彩又体面,穿着OL标志性的套装,捧着刚磨好的咖啡,出入灯光熠熠的写字楼。

《小时代》

现实是那时的自己,根本买不起一条五六百的连衣裙,不敢点超过20块的外卖,要跟几个人挤一个房间,出行要转好几趟公交和地铁。HR还在不断画饼,告诉你“年轻人,别光想着要赚钱。”

印象深刻的是,20岁出头那一两年,面对失恋,工作看不到结果和职场性骚扰等一堆糟心事儿时,常常会希望自己能一下子就30岁:

30岁,是不是title就提升了,手里就有钱了,日子就会过得轻松一些?

30岁,是不是身边就能有个人陪伴,为自己分担一些忧愁?

30岁,是不是就可以戒掉情绪,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会感到那么难?想一下子成熟,仿佛成熟就能有了一身金刚不坏的铠甲。

眼见着慢慢成长到30岁的都市女性们,也不是个个到了年龄就洒脱了,看开了,或者买了车房,暴富了,事业有成了。

每位到了30岁的女性,她们的道路和命数,都各有不同。但似乎每个人,无论在什么级别的城市,从事何种职业,婚否育否,财富积累多少,都在认认真真地生活。至少这一路,拼过,体验过,接着,还得继续拼,继续体验。

人生是一个接一个阶段紧密串联的,不能说过了这个阶段,下个阶段就一定会更好。不能说去了大城市就会高人一等,特别有野心和抱负,更不能说退居家乡就是无奈屈服。

身处某个多年后回想会异常辛酸的阶段,回想当时的自己,多数时候也是快乐的,知足的,不以为痛的。而真正走到离开一座生活了很久的城市的那一刻,内心的感受,每个人也都不同。这是生活的魅力,不是电视剧里所呈现的一个单一面。

如果生活如此单一,人人都像工具人一样,一样的念书留学,去大城市奋斗,追求奢侈品和涉外高端服务,住三千万的豪宅,跻身中产,再跃升富裕阶层。才是真正的无趣。

有时候,我们也发现,天呐,一直以为自己很特别的,没想到随着年龄增长,也成了所谓“大都市异乡奋斗青年”中的一员,随波逐流,迷茫无依,也没成为出类拔萃的那一个。要在异乡立足,依靠的不是车房,是“撕掉标签”的能力。

后来我才明白,21岁时,父母总盼着你能回家,很大原因是怕女孩子单独在外过不好。而不是真那么古板,一定要你回家安定。

几年时间过去,就这么跑遍了北上广几座大城市,见着我无论遇到啥事儿,都能死乞白赖好好生活,父母那边,也就少了几分担忧,多了几分信任。

撕掉“都市苦白领”的标签,做个生活方式博主;撕掉“买学区房成为人生赢家”的标签,拿着积蓄去大城市郊区盘个平层住住;撕掉“婚姻是唯一归宿”的标签,先试着放下内心的傲气,去倾听和爱。撕掉那些众人贴在天上的目标,撕掉所谓XX主义的XX至上。会轻松很多,自如很多。攫住你我的,本就不是一座城市,而是自己的心。

《穿普拉达的女王》

如今在广州自由职业,想起某日傍晚,去江南西采风完,坐地铁途径珠江新城站,正是下班时间,看着汹涌的人潮,估摸着等五趟也不一定能挤得上去。

退出地铁站,打车回家。放在四年前,是万万不敢这样奢侈的。
什么许幻山,什么梁正贤,什么奋斗过后的限量版,终究是编排出来的人生。时间流逝,奋斗的结果,有时就是这么一项简单的“打车自由”,这才是结结实实奋斗过的生活。

如今,我依旧是这大城市异乡人中的一员,每天都会早起认真工作,恋爱,定期储蓄,理财,买保险,却不再对所谓职场头衔,买车购房心存焦虑了,更多承受,鲜少抱怨。

不再幻想30岁的人生,而是抓住当下:和甲方对接的每一件具体事务,和男友好好讲的每一句心里话,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尝试做的一顿饭,每一次处理关系危机和应对情绪烦恼时,对自我的观察。无论顺逆,照单全收——这个最重要。把生命放得轻盈柔软,如同鹤的白羽,才能少年心不死,有排开万难的韧性,有飞跃的可能,就算摔落,形态也不会散乱。

至少,当自由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