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最小杂货铺:方寸之间的快乐

 

今年是不不不杂货铺创立的第四个年头,一个以集装箱为躯壳,只有两平方米,被顾客们戏称为“厦门最小杂货铺”的杂货铺。

杂货铺的创立人康康对这个名头十分认同,“我的小铺子最大的特色就是虽然小,但能让你淘很久。杂货、首饰,什么东西都有。”

不不不杂货铺的确如它的主人所言,“什么东西都有”:在需要用叉车才可以移动,活动面积仅两平方米的集装箱内,能看到的地方都被店铺主人充分利用,置满了这些年他从四处搜集来的稀奇古怪的小物件——西洋古董、杂货、国外手工艺品,还有占比很大的他自己做的手工饰品,琳琅却丝毫不凌乱。铺面后是店铺主人康康的专属活动空间,日常时间他会在这儿做手工,有时也会做咖啡,你甚至还可以在这儿得到一个海娜文身。

就像是一个随时可以拿出各种宝藏的神奇口袋。

而90后的店主大男孩康康本人也像一个这样神奇的口袋——家乡在河北邯郸的他拿过二〇一七年雀巢杯拉花对抗赛厦门赛区第二名、全国总决赛第八名,二〇一八年雀巢杯厦门站冠军;会跳舞,拿过奖;会调酒,考下了国家技术证书;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平面设计,会做海娜文身;作为一个北方的大老爷们儿却拥有一颗少女心,看到可爱的东西会心动……

 

“我大学念的是供电用技术,却喜欢上了跳舞。后来辍学学跳舞,家里不支持,坚持了四年后开始当背包客旅行,二〇一四年来到厦门。一开始我在一家酒吧当义工,想做调酒师,专门去学了调酒,后来接触到咖啡制作,开始学习咖啡,在开杂货铺前一直都在做咖啡。二〇一七年开始开杂货铺,到现在晚上还是会在打烊以后在家烘咖啡豆。”
在杂货铺的一天,他通常都是从一杯手冲咖啡开始,然后开始营业,有感觉了就制作手工耳环。至于创作的灵感是从何而来,也许是一个画面,也许是一首歌,又也许就是眼前的一杯咖啡。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手作会感动到自己

少年时的康康想当一个舞者,但舞者在他的家乡那座北方城市很难生存,没办法找到平衡状态的他最后选择了离开家。说到遗憾与否,他说不遗憾。一种失去,正是另一部分的开始。

那时候跳舞用的舞曲都是funk风格,偏复古的70、80年代的音乐。“而我现在所想表达的关于旧物的情怀,也扎根于那个年代。”他说,“那段时间我所接触到的东西,冥冥之中影响了现在的我。”

 

 

 

杂货铺最早以手工耳环为主,基本没什么杂货。后来他拿了一些私藏的古董杂货,发现很多客人喜欢,于是他就自己出国淘货。店里的杂货很多都有故事,比如女巫类娃娃是由曼谷的一个老奶奶手作的,旅游的时候他当伴手礼买了一个回来,某天在家忽然就和娃娃对上了眼。他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地喜欢上了。今年他专门带上那个娃娃去曼谷,一路问路找到了那个老奶奶,买空了她小店里的娃娃,也刷爆了自己的卡。店里还有一面镜子,是之前他去清迈时从一家卖竹制品的店里淘来的。镜子后面是那个老板娘年轻时的结婚照,是非卖品,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卖给了他,事后老板娘的女儿跟他说他才知道。

 

 

 

而现在,他每年还是会出国一到两次专门淘货,大多数时候都是去泰国。前阵子他又去了深圳,淘了一大堆可爱有趣的东西回来。所有的战利品里,他最喜欢的是一个设计成可动小木偶的红酒塞,法国制作,纯手工雕刻绘制而成 ,有八十年的历史了。

这些也给了他创作上的灵感。至于店里占比较重的手作饰品部分,“每次创作,我都在崩溃的边缘。”康康坦言,“有两个部分的崩溃,一个是构思,一个是操作。”制作一个耳环,需要事先准备好各种原材料和颜料,然后给材料上色、等干、打孔、上羊角眼,最后组装,需要经过一道十分考验人的耐性和细心程度的程序。但如果做出来的东西客人喜欢,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会感动到自己。”康康说。

想开一家咖啡馆

康康说在咖啡、杂货和文身这几个选项里,咖啡占有至少一半的重量。

他几年前来厦门当背包客,是在一家酒吧当义工时开始接触到的咖啡制作。真正入这个坑,真正喜欢上咖啡,是在当咖啡师的过程中不断让他感觉像是沉浸在一个很美好的世界里。他发现咖啡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对于一杯咖啡来说,咖啡杯、咖啡碟、咖啡机、手冲器具都有不同的美感。而且同样喜欢咖啡的人,所表达出来的风格和气质却可以不一样,每家咖啡馆也不一样。康康看过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他已经不记得了,但有一个画面让他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个人爬到高山上露营,用陶瓷缸煮了一杯咖啡。在高山上的那个画面,不同于在某家咖啡馆,但他能感觉到电影里的这个人是爱咖啡的,这些让他觉得咖啡不只是一种饮品。

 

 

爱咖啡很烧钱,前两年他还经常参加咖啡比赛,也有一些成果,可他更多的时候是像个苦行僧。他最拿手的咖啡是浓缩咖啡,这是所有奶咖的基础,拿铁咖啡、卡布奇诺等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做出来的。现在不不不杂货铺暂时不售卖咖啡,但在跟客人聊创作时,碰到聊得来的客人,康康都会主动请他们喝一杯咖啡。

“有机会我想开一家咖啡馆,里面要放很多杂货,把我所爱的统统放进一个屋子里,然后,以此谋生,温柔共存。”

生活也迫,也乐于其中

创建杂货铺的契机是因为康康的爱人。

康康的爱人也是做手工的,之前开过古着店,也学文身。因为一些变故,她的事业不得不停止,索性他就开始了。最初他尝试着做了一些很夸张的耳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摆出去。最后他意外地发现有很多人喜欢,就这样慢慢做了起来。

其间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一些取舍上的问题:咖啡和手作?钱和理想?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取舍,这让他很难过。现在的康康已经开始可以渐渐平衡这两部分,而且穿插其中的交互让他产生了更多灵感。不管对于咖啡、杂货铺还有他自身,都有了更好的体会和理解。

“有一次,一个客人说店里的饰品都不实用。我听后笑笑说,我这里没有一样东西是实用的。”

美好的艺术的东西总有无用之用,不是吗?

这些美好的东西就是他的生活,就算有些还不是,可他一直在努力靠近。他当然也想赚钱,但他更想努力兼并。生活有所迫,也可以乐在其中。现在的康康,有老婆、有狗、有猫,还有生活和理想。

“我希望我的杂货铺能让人找到自己所爱的东西,就算是在方寸之间,也可以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