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仪:拥有星星的中国女科学家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自成一派,原创发明有以纸、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为代表的各种黑科技,但要说对自然规律的探知,大概数得上名字的只有将圆周率深化至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家祖冲之了。其实在浩瀚的历史中,有一位女科学家王贞仪一直很少被提及,但她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月食的真相,并言简意赅的戳破“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塑造了国产“地圆说”理论。

王贞仪(1768-1797年),字德卿,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人,生于江宁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籍贯安徽天长,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医学家,祖父为宣化太守王者辅,父亲为清代学者王锡琛,夫为诸生詹枚。她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并与西方筹算学融会贯通,写成《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多部当时的科普书籍;在《月食解》一文中,精辟的阐述了月食的发生、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著作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王贞仪生在书香门第,她的一生并不长,却用短短的时光完成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科学成就。她的父亲屡试不第,家里生活颇为窘迫,但擅长医术,以行医维持生计,王贞仪耳濡目染也成为了名医,在当时有“女华佗”之称。但若说对王贞仪的科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她的祖父王者辅,他精通历算,著作甚丰,家中更有藏书无数,这都为王贞仪的科学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对王贞仪影响很深的还有她的祖母,在王贞仪十一岁时,她陪祖母回吉林为祖父奔丧,其后五年在家中博览群书。后来她又陪祖母和父亲去过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安徽等地,在内蒙精通了骑射,游览各地名胜古迹,体味诸方风土人情,真正的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接下来,就要为了追求理想、仰望星空了。

王贞仪自幼聪颖,少有大志,曾写下“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的名句,她也切实用自己的研究证明了,在科学领域无分男女,只有真理。王贞仪还倡导女性应该接受科学、文化教育,追求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平等的崇高精神,这在“程朱理学”禁锢中国女性长达几个世纪后的清代,无疑是女子中的异类,但亦是世界上最早的女性崛起先驱,甚至比西方的女权运动早了百余年。

在婚姻上,王贞仪与当时的女性也有很大区别,她25岁时才嫁给一个知她、懂他的年轻人詹枚,这在18岁都算晚婚的清代实在太少见了。并且她的丈夫非常理解支持她,在操持家务之余,王贞仪的科学研究并未被耽误。而在王贞仪29岁重病时,他还代为整理了她的科学著作,并按照她的嘱咐,交由她的好友蒯(kuǎi)夫人保管。

在科学方面,王贞仪是唯一一个从宇宙宏观与微观结合来理解“天圆地方”概念的人,称“人居地上,各以所居之方为正,遥观异地皆斜立,其人立处皆当倾斜,而今不然,岂非首戴皆天,足履皆地。”虽然在中国的教科书中很少被提及,但王贞仪被世界最权威的科学学术期刊《自然》( Nature)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真正做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2000年2月8号,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Wangzhenyi,以纪念王贞仪对天文学的卓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