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愔:栖心淡泊,医道同修

自古医道不分家,过去道教盛行,修道之人吐纳导引,摄生养性,只为延年益寿,图长生不老,或谋超升极乐。所以教中门徒日常除炼丹合药以外,也行钻研医理,采集方药,治病救人之事。正因医道相融互渗,故在历史上,多有修道人士以行医济世而被载入史册。其中亦不乏有女冠者,为医、道两家做出杰出的贡献。

女冠,亦称女黄冠,也有别称:坤道、女道士、道姑等。先前介绍过的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便是一位炼丹术与医术双修的道医。她一生行医,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于时。其灸法经验渗入到丈夫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内,为中医学留下宝贵遗产。

而今天要来介绍的一位女道医,同样也为人类养身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援医入道,将道教修炼方术与医学理论结合起来,主张保护五脏以却病延年,更经过一番“搜罗管见,罄竭谀闻”,最终“按据诸经,别为图式”,编绘了《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一卷。她就是唐代女道士胡愔。

胡愔,道号见素子,约生活于晚唐时期,为浙江东阳人(或曾隐居于浙江东阳太白山)。幼年慕道,自序:“惜夙性不敏,幼慕玄门,炼志无为,栖心淡泊,览《黄庭》之妙理,穷碧简之遗文,焦心研精,屡更岁月”。《黄庭经》是道教养生学的基本经典,南北朝时已具广泛的影响。到了唐代,《黄庭》学日益昌盛,诸说滋起,当中不乏有从神秘主义角度解释《黄庭》之义。

而胡愔堪称晚唐独树一帜的《黄庭》学专家,她精通中医理论,涤除其中的神秘因素,纯粹从医学的角度出发,并运用传统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学说,及诊断理论,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撰就《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这是一部较早以脏腑为核心的道家医药养生类编著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

正所谓“先明脏腑,次说修行”,道医同源,医理是道教内炼养生的理论指导和基础,彼此联系紧密。因此《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这一著作中载有各脏腑之修养法、相病法、吐纳除疾、导引屈伸、察色寻证,月禁食禁等内容。胡愔强调自我修持,认为若能克己励志,存神修养,即可使造物者为我所制,不假金丹玉液,也可收到祛病延年之效果。俨然一幅罗致多端、体例庞杂的道教图卷。另据《新唐书》及《崇文总目》记载,胡愔还著有《黄庭内景图》一卷、《黄庭外景图》一卷,可惜图卷已散轶。仅从《唐书》、《宋史》的艺文志中见其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