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概述:伊斯迈尔·恩维尔(1881-1922)是个狂妄的大土耳其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分子。他折腾了土耳其十年,把土耳其带入了战败的深渊;之后又跑到中亚折腾一年多,企图阻止苏维埃政权解放中亚,最终兵败身亡。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伊斯迈尔·恩维尔生于1881年,1903年毕业于军校。参军后逐渐接受了青年土耳其党的改良主义思想。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恩维尔地位大大提高,被提升为帕夏(土耳其帝国的高级贵族头衔),并担任驻德国武官。不到30岁就当了将军,导致恩维尔对许多问题都只有肤浅的认识,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总是估计过高。

这段时期,青年土耳其党两次被推翻。1913年,青年土耳其党再次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建立了以恩维尔帕夏、塔拉特帕夏和杰米尔帕夏组成的“三人帮”或“三帕夏”控制政权,恩维尔担任战争部长。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三帕夏”的照片。文字描述这三人在1918年土耳其战败后逃出土耳其。

恩维尔帕夏是一个狂妄症患者,他不顾国力与国际形势,强行推广大土耳其民族主义,一方面同时在高加索、黑海、巴尔干三个方向向协约国(俄、英、希腊等)发动进攻,结果招致大败;另一方面对内残酷镇压非穆斯林民族,制造了亚美尼亚大屠杀,引发内部起义和反抗不断。结果,随着土耳其盟友德国、奥匈帝国在战争中战败,协约国猛攻土耳其帝国,土耳其被迫向协约国投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恩维尔威信扫地,被他之前的下属穆斯塔法·凯末尔取代,被迫流亡德国。凯末尔统治下的土耳其法院于1919年缺席判处恩维尔帕夏死刑。

流亡苏联

恩维尔逃到德国后,并不想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他四处活动,先为塞克特将军充当密使,同苏俄接洽“德苏联盟”的设想,而后联络上了德国共产党人卡尔·拉狄克。当时德共受到艾伯塔政府的压制迫害,依靠苏俄的支持才得以苟延残喘。拉狄克把恩维尔介绍给了布尔什维克。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卡尔·拉狄克(1885-1939),德国共产党革命者

苏俄正在经历艰难的国内战争,其中中亚穆斯林地区是反叛势力和保守封建势力非常集中的地区。苏俄看中了恩维尔曾经在土耳其领导过现代化改革,和那些老封建不一样,想借助恩维尔在穆斯林和突厥世界的威信来帮助俄国统一中亚;恩维尔则试图借俄国的力量来实现他泛突厥主义的幻梦并恢复在土耳其的统治。于是双方有了合作的基础。

1920年初,恩维尔带着一群土耳其流亡者来到莫斯科,恢复青年党的活动,并成立了“伊斯兰革命统一协会”。同时,凯末尔的土耳其国民党(后改称人民党、共和人民党)代表也在莫斯科活动。苏俄想对土耳其施加影响,有意撮合两派合作。但国民党不为所动,坚定排斥青年党。为一劳永逸,国民党控制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于1921年3月12日作出决议,禁止恩维尔帕夏及其势力进入土耳其。后来大国民议会干脆下令实行一党制,大概也是向苏俄学的。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旧址

1921年夏,苏俄派恩维尔前往高加索,参加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所谓“东方民族大会”。这是俄罗斯联邦举办的一次会议,试图将俄国境内外穆斯林联合起来,置于俄国势力范围。恩维尔成了利比亚、摩洛哥等土耳其旧领土的代表,和土耳其、伊朗等国代表一起讨论所谓“东方民族”解放问题。

但恩维尔很不希望穆斯林被布尔什维主义渗透和控制,而俄国为联合土耳其凯末尔政府,也限制了恩维尔的活动。会议以失败告终后,1921年7月30日恩维尔帕夏来到巴统(今格鲁吉亚西南部)“探亲”,尝试从这里进入土耳其,但受土耳其政府阻止,未能成功。

之后恩维尔看到土耳其和希腊开战,又鼓动穆斯林反对希腊人和凯末尔,企图借土军的失败来恢复自己的地位。

然而凯末尔于9月大败希腊军队,阻止了希腊人收复君士坦丁堡的行动,并为土耳其争取到签署《洛桑条约》的有利条件,推翻了帝国战败后签署的《色佛尔条约》,权威大大加强,成了土耳其唯一的威权统治者。后来,到了1923年,凯末尔建立了以自己为首的土耳其共和国,废除了土耳其苏丹。这样,恩维尔恢复在土耳其统治的希望就破灭了。

中亚祸水

恩维尔在高加索折腾反凯末尔活动遭到失败时,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契切林正致力于同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签订条约。为保障国境安全,争取有利条件,苏俄需要经略一个稳定的中亚。契切林决定派恩维尔前往中亚,利用恩维尔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力对抗中亚反苏俄的封建势力,维护苏俄在中亚的统治。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格奥尔吉·瓦西里耶维奇·契切林(1872-1936),苏联首任外长

中亚地区原为沙俄直属领土(主要在今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布哈拉、希瓦、浩罕三个附属汗国(主要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1916年,中亚爆发反沙俄的大起义。起义被镇压没有多久,沙俄政权就在彼得格勒倒台,随后中亚也爆发了反沙皇起义。

十月革命后,中亚各城市迅速响应,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反对苏维埃的势力也很强大:穆斯林封建主、民族独立势力、保皇党、立宪党、以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为主的协约国干涉军等。反苏势力并非铁板一块,其中革命后成立的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被苏联视为盟友,而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巴斯马奇运动”则是可以团结的对象。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1922年的中亚:直属俄罗斯联邦(苏联尚未成立)的是吉尔吉斯(即哈萨克)、突厥斯坦(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北部及东部、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大部)两个自治共和国,而花剌子模(绿色)(今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及土库曼斯坦东北)、布哈拉(红色)(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由于民族主义势力太强,暂未并入俄国,而是建立了两个所谓的“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巴斯马奇”来自突厥语,意为“突袭者”。它是一个伊斯兰主义运动,以反异教徒的“圣战”为口号。

1918年1月,土库曼贵族朱奈德汗首次发动“巴斯马奇”运动,夺取希瓦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西部)花剌子模汗国政权,处决旧汗阿斯芬迪亚,以武力同苏维埃对抗。

之后,费尔干纳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也爆发巴斯马奇运动,夺取了首府浩罕,建立了新的浩罕政权,但他们没有统一领导,各自为战,也没有夺取重要的大城市和铁路线。

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的巴斯马奇运动规模不大,很快被苏维埃扑灭。

还有一伙巴斯马奇运动在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中西部)爆发。1920年9月,苏俄策动布哈拉埃米尔国(原布哈拉汗国,后汗改称埃尔米,国家性质并无变化)布尔什维克革命,推翻埃米尔赛义德·阿利姆汗,建立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赛义德·阿利姆汗逃往阿富汗,继续同苏维埃对抗。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布哈拉末代埃米尔赛义德·阿利姆汗(1880-1944),巴斯马奇运动名义上的主要领袖之一

1921年11月,恩维尔来到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不久又来到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但他并没有像苏俄当局希望的那样同巴斯马奇谈判,把他们拉到革命阵营中来;反而在同巴斯马奇代表秘密谈判后,投靠了他们。因为恩维尔此时敏锐地意识到,苏俄不会让他的势力做大,反而是在利用他削弱布哈拉的独立和伊斯兰势力,以求最终在中亚建立共产主义。

恩维尔曾是英国仇敌,但在投靠巴斯马奇后,他很快和英国建立了直接联系。阿富汗是英国附属国,英国通过阿富汗及伊朗向巴斯马奇提供支持,据说光枪就提供了四万条。恩维尔同布哈拉东部的巴斯马奇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利用自己土耳其苏丹驸马的声望(虽然土耳其苏丹此时已经完全无权了,并于1923年被废黜)和出众的能力成为他们名义上的领袖。恩维尔参与了以塔什干最高穆夫提萨德列特丁-霍贾·沙里夫霍贾耶夫为首的反苏人民联合委员会。

逃到阿富汗的前埃尔米看中了恩维尔,任命他为布哈拉、希瓦及突厥斯坦一部分地区的巴斯马奇统帅。于是,恩维尔成为中亚反苏民族武装的领导人。

尽管恩维尔并非宗教极端分子,但为了其泛突厥主义的野心,他还是接过了巴斯马奇武装的指挥权。他吸收了不少前土耳其军官来参与军队的指挥管理,提升了巴斯马奇的作战能力。他占据着塔什干、浩罕等重要城市,同红军展开激战。

1922年2月,恩维尔挥师占领杜尚别(今塔吉克斯坦首都),并包围了布哈拉,军势达到极盛。苏俄试图与他议和,承认他在布哈拉东部的权威,但恩维尔的老毛病——狂妄症又犯了,他要求红军退出整个突厥斯坦(除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外整个中亚地区),红军根本不可能接受。他还自称突厥斯坦埃米尔,结果导致布哈拉和阿富汗埃米尔非常不爽,中断了对他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让他当了一个光杆的“全部伊斯兰武装司令、土耳其驸马和先知的代表”。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1921-1922年,苏联当局同恩维尔帕夏等巴斯马奇势力举行谈判,苏联开出了许多优厚的条件,但最终被恩维尔帕夏拒绝。

而巴斯马奇另一伙武装的头目、布哈拉巴斯马奇最早的领袖伊卜拉欣·别早就对恩维尔帕夏这个后来者不爽了。他从来不承认恩维尔的权威,两人虽携手反苏,但经常爆发摩擦。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伊卜拉欣·别克(1889-1931),巴斯马奇运动领袖。1931年被苏军俘获,后处决。

1922年5月,苏俄红军大举反攻,沿着阿姆河、喷赤河和瓦罕河向塔吉克斯坦南部进军。恩维尔大败,被迫退出杜尚别。而伊卜拉欣·别克作为“战友”不仅不帮他,反而趁火打劫,在洛凯山谷袭击了退出杜尚别的恩维尔溃军。恩维尔菊花被捅,损失惨重。

恩维尔逃往巴尔朱安一带(今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境内),躲藏起来。他身边的部队只剩几百人。红军契卡人员格奥尔吉·阿加别科夫(他后来于1930年逃往巴黎,1937年被克格勃暗杀)化装成商人进入这一地区,买通村民后得知了帕夏的藏身之所。他把这个情报告知了红军巴什基尔(第8)骑兵旅长梅尔库莫夫。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阿加别科夫画像。

1922年8月4日开斋节,恩维尔让他的许多部下放假休息,自己只有约30名警卫。红军趁机发动突击。恩维尔及其部队向山区逃窜,但红军一支骑兵队包抄过来,在巴尔朱安城外25公里的查罕村截住了恩维尔。最后,战场上留下28具尸体,其中就有恩维尔帕夏。

恩维尔帕夏死后,他的骨灰被葬在巴尔朱安。1996年,曾经排斥恩维尔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将他的骨灰迎回,葬在安卡拉烈士陵园。而恩维尔的葬身之地一度成为塔吉克斯坦一带部分穆斯林的朝圣地,并不知为何被叫作“神圣沙赫(波斯语“国王”)陵墓”。20世纪30年代,苏联将此墓夷平,但朝圣活动并未停止。

土耳其的大臣,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搞反苏活动?

恩维尔帕夏墓(1996年建于安卡拉)

至于中亚形势,随着苏维埃俄国内部基本完成统一并打破外交封锁,东方红军有了一个坚强的政治经济后盾,使他们能够逐步荡平中亚的反苏分裂势力。1924年,布哈拉取消独立、加入苏联,苏联对中亚掌握了完全主权。之后苏联重新划分了中亚国界,有意识地把诸如费尔干纳盆地、花剌子模绿洲这样的完整地理单元分给不同的共和国,使各共和国界线犬牙交错,以防止泛突厥主义沉渣泛起。而武装反抗苏联的巴斯马奇军主力在1926年被苏联击溃,其残部仍继续活动至30年代才被彻底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