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当代波兰并不是一个很有存在感的国家。当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的时候,波兰已经是被俄罗斯、德国和奥地利瓜分得渣都不剩了。一战后虽然波兰脱离俄罗斯独立,但二战时又被德国轻易占领,战后成了苏联卫星国,直到冷战末期才真正取得独立。因此,许多国人觉得波兰是一个非常弱的国家。

然而,夹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这个小国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所谓“平独(德)镇露(俄)大波波”是也。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鼎盛时期的波立联邦地图。可见其覆盖了今波兰大部、乌克兰大部、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全境,俄罗斯西部,爱沙尼亚南部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还有斯洛伐克和摩尔多瓦局部。

图注:1、波兰王国。2、普鲁士公国(波兰国王的封臣)。3、立陶宛大公国。4、外德文河公国(波立共有领土)。5、库尔兰和塞米加里亚公国,立陶宛封臣。

1385年,波兰与立陶宛建立了基于国王个人的联合。1569年,已经置于同一国王统治下多年的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签署《卢布林联合》,宣布建立统一国家。以后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由同一人担任,国家议会也实现合并,货币统一。但两国仍保持各自政府、财政、法律及关税区。通过这一联合,波兰(名义上是与立陶宛联邦,但由于波兰人口较多,且波立联邦首都位于波兰克拉科夫,俄、德、奥、土、瑞典等也多以波兰相称,故波立联邦常常被视为波兰的一个历史时期)变得更加强大,拥有超过700万人口和大约8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制度,是一种具有中世纪色彩的等级议会君主制。议会由元老、教士、什拉赫塔使节组成。什拉赫塔是波兰一种独特的封建领主阶层,拥有自己的地产、家系,甚至还有军队。和西方领主相比,什拉赫塔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议会拥有代表权,具有人身财产特权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之中。这种看似“民主”的制度,实际上给波兰日后的政治发展埋下了祸根。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1622年波兰议会》。意大利画家贾科莫·劳罗作品。

另一个重要的制度是选举君主制。波兰王室原为世袭,但因雅盖洛王朝1572年绝嗣,波兰不得不举行王选。在这一时期,波兰议会决定确立选举君主制,不准君王世袭。这看上去也非常“民主”。可是选来选去,总是选些外国贵族当国王,波兰什拉赫塔都没有机会,更不要说人民群众了。因此这种与民众完全隔离的所谓“民主”选举,不仅不能举贤任能、取得人民支持,反而选出一个又一个对外国利益关心程度胜过关心波兰的人,又不了解波兰情况,又未必有什么贤能,致使波兰政权日益成为外国(特别是奥地利、瑞典等国)的傀儡,上下离心。

波立联邦的基本制度早在联邦成立前就已经基本确立下来。所谓卢布林联合,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国合并的问题。合并后,波立联邦在纸面上拥有强大的国力,但内部却仍然非常脆弱。

1569-1572 西吉斯孟德二世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西吉斯孟德二世

联邦成立后的第一位国王是西吉斯孟德二世·奥古斯特(1569-1572)。他是立陶宛雅盖洛王朝的最后一代君主,因当时立陶宛已经和波兰合并,所以兼任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他是1569年卢布林联合的主导者。

当时,俄罗斯已发动立沃尼亚战争,企图夺取古老的立沃尼亚骑士团(原条顿骑士团,此时由立陶宛保护)领土。为抵抗俄罗斯伊凡雷帝进攻立沃尼亚,波兰与奥地利、土耳其保持和平,并通过联合来加强波兰-立陶宛的力量。经过战争,1570年同俄罗斯缔结了为期三年的和平条约。

当时,什拉赫塔地主集团对王权比较支持,国王曾一度计划向各县派遣监察官,管理官员犯罪问题,防止滥用职权,强化征兵等。这一制度如果实行,有可能使波立联邦走向像法国和俄国那样的中央集权制度。可惜未能通过,给日后的国家危机埋下了祸根。

1573-1574 亨利·瓦卢瓦

亨利即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属于法国瓦卢瓦王朝。

西吉斯孟德二世没有合法继承人,加上波立联邦本来就是选举君主制,所以在西吉斯孟德死后,波立联邦一方面由主教摄政,另一方面在华沙右岸的普拉格举行了王选。

这是波立联邦第一次王选。参加选举的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哈布斯堡家族的欧内斯特公爵,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瑞典瓦萨王室的约翰三世,七城公爵斯蒂芬·巴托里。

王选过程和现代选举颇有相似之处:从各地赶来的五万名有资格的选举人(什拉赫塔和非什拉赫塔地主、教士等)来参加选举。先由候选人自我介绍(通过他们的使节),再投票。

尽管表面上有四个候选人,实际上只分两派。一派支持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派则反对他。反对者公推亨利三世,亨利三世遂成为国王。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波兰国王亨利·瓦卢瓦。杨·马泰科绘,对亨利的形象进行了明显的美化。

他颁布了对后来波立联邦发展极为重要的法律:《章程》。他规定了国王权力、特权阶层权力、国王和人民的关系,还规定今后国王只能选举产生,不能有继承人。这一制度使波立联邦不会再出现王朝。

与此同时,议会也通过了一部法律《共同协议》,规定了国王由选举产生。由于和《章程》内容相似,后来国王选举制成为波立联邦新君主产生的定制。

1573年12月,在解决了法国内部事务后,亨利前往波兰。1574年1月他终于到达波兰。在加冕时,波兰元帅扬·菲尔列突然率兵出现,要求亨利签署三份文件,保障新教徒安全。亨利立即签字了。这一事件有着深刻的背景:宗教改革开始后,法国成为宗教斗争的重镇,胡格诺教派(即加尔文宗)与天主教发生了尖锐冲突。1572年8月,法国爆发“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在几个月时间里,数万名胡格诺教徒被天主教徒杀害。因此,波兰新教徒对法国人来当国王深表疑虑,也是正常的。不过,亨利信守诺言,没有迫害波兰境内的新教徒。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4日,法国国王卡尔九世和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来自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幕后策动天主教徒大肆屠杀胡格诺教徒。

瓦卢瓦王朝的亨利向波兰派遣数千名法国步兵以防御俄国沙皇,还向波罗的海派遣了法国舰队。他用自己的私人财产偿还波立联邦所欠债务,还把波兰青年送到巴黎去留学。

亨利来到波兰,给波兰带来了法国风潮和法国时尚。年仅23岁、英俊而彬彬有礼的亨利受到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欢迎。

但亨利很快展现出了他的纨绔子弟真面目。他不关心国事,彻夜狂欢,白天睡觉,出席仪式时因听不懂波兰语而感到无聊。

法国和波兰贵族都希望亨利娶雅盖洛王朝的安娜为妻以巩固自己的波兰国王地位。安娜是西吉斯孟德二世的妹妹,尚未出嫁。然而,此二人并无感情:安娜喜欢的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恩斯特,而亨利却是个寻欢作乐之徒,据说每天都要找妓女到他的城堡中去,因此不愿结婚。

就在波兰贵族准备逼迫他们结婚时,1574年1月14日,亨利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那里了解到自己的兄长、法国国王去世的消息。为了能在其他潜在竞争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尽快继承法国王位,1月18日,亨利举行宴会将贵族们灌醉,之后从他驻扎的波兰瓦维尔出逃,于19日逃出波兰,直奔法国而去。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亨利·瓦卢瓦出逃》。阿尔图尔·格罗特格尔

国王出逃后,临时组成的摄政议会为了避免波兰没有国王,写信给亨利请他在1575年5月前回到波兰,否则就取消他的王位。亨利没有来。于是,议会决定再次举行王选。

1575-1586 斯蒂芬·巴托里

斯蒂芬·巴托里原为奥斯曼帝国封臣七城公国公爵(七城公国即特兰西瓦尼亚,在今罗马尼亚境内)。是匈牙利人,匈牙利名巴托里·伊斯特万。和亨利一样,他也不会说波兰语。

亨利·瓦卢瓦出逃后,波兰再次举行王选。这次王选主要在土耳其派和反土耳其派间展开。土耳其派由奥斯曼苏丹推荐,经波立联邦东部的鞑靼人支持,即七城公爵;反土耳其派最初是由西罗斯(当时属波兰和立陶宛)什拉赫塔地主集团推荐俄皇伊凡四世,后伊凡四世本人推荐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欧内斯特大公。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波兰国王斯蒂芬·巴托里。

成为国王后,斯蒂芬常常住在格罗德诺城,在那里修建了新王宫,并试图迁都于此。因不会波兰语,他只能用拉丁语和臣民交流。 起初与土耳其结盟,后又加入了反土耳其联盟。一直与俄罗斯敌对。为抵御俄罗斯,他支持成立了扎波罗热哥萨克组织,允许哥萨克自选其领袖(盖特曼)及各级军事首长,并给予土地。谁知,日后反对波兰的一个主力便是扎波罗热哥萨克。

考虑到忠诚度、作战能力等原因,斯蒂芬拒绝使用什拉赫塔军队,而是较多利用匈牙利和德意志雇佣军,并试图建立直属国王的常备军。但在什拉赫塔掌握国家主要财源、兵源的情况下,这一尝试并未成功。

1579-1582年,立沃尼亚战争再起,波立联邦击溃俄军,后在包围普斯科夫时失败,与俄国议和,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立沃尼亚战争基本上是以波兰胜利而告终,伊凡雷帝不久就于1584年病死,俄国开始衰败。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普斯科夫城下的斯蒂芬·巴托里》,杨·马泰科,1872年。

斯蒂芬反对宗教改革,支持正统天主教和耶稣会活动。他大力建设耶稣会学院,其中包括维尔纽斯大学的前身。斯蒂芬整顿了波兰经济,确立波兰货币“格罗什”为国内统一支付手段。

1586年,斯蒂芬因尿毒症而死。

斯蒂芬成为波兰国王后,娶安娜·雅盖洛为妻。他们俩名义上共治波立联邦,但实权在斯蒂芬手中,妻子并无实权。斯蒂芬死后,安娜介入了新一轮王选。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安娜·雅盖洛(1523-1596),西吉斯孟德二世的妹妹,斯蒂芬·巴托里之妻,名义上的波兰女王,先是与丈夫、后与外甥共治国家。

1587-1632 西吉斯孟德三世·瓦萨

瑞典王子,来自瑞典瓦萨王室,是瑞典瓦萨王朝国王约翰三世与雅盖洛家族凯瑟琳·雅盖洛之女。作为雅盖洛家族的外孙而得到姨母、斯蒂芬国王遗孀安娜·雅盖洛支持支持,被议会大部分议员选为国王。

西吉斯孟德三世登基时,奥地利皇室的马克西米利安三世纠集一些什拉赫塔,也来争夺王位,却被西吉斯孟德俘获(1588年),次年获释,被迫放弃对波兰国王的宣称权。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西吉斯孟德三世国王骑马像》,鲁本斯,约1624年。

作为瑞典王位继承人,1592-1599年西吉斯孟德三世一度兼任瑞典国王,力图将波立联邦和瑞典合并。但因他极力支持天主教的宗教反改革,后来新教信徒居多的瑞典议会另选他的叔叔卡尔九世为瑞典国王,将西吉斯孟德三世赶下台。他一辈子都在谋求恢复王位,甚至为此不惜与瑞典开战,但到死都未能复位。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波兰-立陶宛联邦与瑞典合并的尝试(1592-1599年)

西吉斯孟德由耶稣会士教育长大,虔诚信仰正统天主教。大力压制新教,通过1596年的“布列斯特联合”创立东仪天主教会(又称联合教会、合并派等)来吸收东正教徒加入。东仪天主教保留东正教传统仪轨,但要求信徒服从罗马天主教会。他的这一举措激化了西罗斯地区的宗教矛盾。

西吉斯孟德三世与什拉赫塔阶层不睦。他大量依赖廷臣和耶稣会士进行统治,试图以朝廷代替议会和政府来行使王权,力图建立继承君主制,并企图将议会转变为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的咨询机构,引发了所谓的桑多梅日团体反抗(1606-1609)。首领是克拉科夫省长泽布日多夫斯基。尽管反对派被国王击败,但国王面对国内强烈的反对,被迫宽恕了反对派参与者,并逐步在议会建立协商一致的制度,即议案要由所有议员一致通过才能生效。这一制度使波兰议会经常陷于瘫痪。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斯卡尔加的布道》,1864年,杨·马泰科。此图反映了17世纪初,西吉斯孟德三世(下坐者)的宫廷牧师彼得·斯卡尔加(右立说话者)布道的场景。

西吉斯孟德极端敌视东正教俄罗斯和新教瑞典,向他们开战。

西吉斯孟德三世最成功的一次军事行动就是对俄罗斯的入侵。1605年俄罗斯沙皇鲍里斯·戈杜诺夫死后,波立联邦抓住机会,宣称伊凡雷帝的小儿子德米特里未死,推出“伪德米特里”作为俄国沙皇,进军莫斯科。虽然伪德米特里一度登基,但被莫斯科贵族杀死,莫斯科贵族另推举瓦西里·叔伊斯基为俄国沙皇。1609年,波兰再度入侵俄罗斯,围攻斯摩棱斯克,并攻占莫斯科。1610年,波兰王子弗拉季斯拉夫被莫斯科的“七贵族政权”推举为所谓的莫斯科大公。同年,波军俘虏了俄罗斯沙皇瓦西里·叔伊斯基,迫使他宣誓效忠“莫斯科大公”弗拉季斯拉夫王子。后来,俄国贵族和莫斯科东正教会推举了罗曼诺夫家族的米哈伊尔一世担任沙皇,并组织军队抵抗波兰。经过多年战争,1618年,波俄议和,波兰取得了斯摩棱斯克、切尔尼戈夫、谢维尔斯克等地,达到了军事上的极盛。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被俘沙皇瓦西里·叔伊斯伊在华沙向元老院和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致礼》。杨·马泰科

之后,西吉斯孟德三世又先后与瑞典、土耳其交战,取得了许多胜利,巩固了南北边疆。

1632-1648 弗拉季斯拉夫四世·瓦萨

弗拉季斯拉夫为西吉斯孟德三世之子,同样出自瑞典瓦萨王室。1610年他被俄国七贵族政权选为沙皇。俄国建立罗曼诺夫王朝后,弗拉季斯拉夫仍自称莫斯科大公,直到1634年才放弃。

在波立联邦,西吉斯孟德三世去世后,议会很快选举了他儿子弗拉季斯拉夫为国王。这开创了波立联邦王位父传子的先例,体现了王权的强化。但国王登基仍需经过选举,王权受到限制,并最终再次走向弱化。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波兰国王弗拉季斯拉夫四世。鲁本斯绘。

弗拉季斯拉夫四世执政时,避免参加欧洲三十年战争,并采取宗教宽容态度。与奥地利联盟,同瑞典议和。

1632-1634年,俄皇米哈伊尔一世趁波兰新丧,派军队进攻斯摩棱斯克,挑起了斯摩棱斯克战争。但最终被波兰击败,双方议和,波兰保全了此前在俄国动乱时期占领的领土。不过,俄国用两万卢布换来了波兰国王不再自称莫斯科大公,并赎回此前被俘获的沙皇珍宝。

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一)

1634年,俄军围攻斯摩棱斯克。

1633-1634年,他又击败了入侵的土耳其军队,成功地把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变成了土、波共有的领土。

弗拉季斯拉夫四世是一位军事专家,他改革了波兰军队,增加了火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步炮协同训练。然而,主要由什拉赫塔组成的议会害怕国王会把军事胜利变成强化其专制统治的手段,拒绝了1634年后的大多数战争计划,拖了国王的后腿。议会还阻挠国王建立海军的尝试,致使其失败。

弗拉季斯拉夫执政后期,国家东部爆发大规模的哥萨克起义,特别是最大规模的博格丹·赫梅尔尼茨基起义;西部遭到瑞典入侵,国家陷入大危机。

瓦萨王朝时期,波立联邦平独镇露,达到历史上的极盛。面积超过9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900万以上。但是,从17世纪中期开始,由于糟糕的制度,这个国家开始陷入无可挽回的衰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