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适合做投资吗?

女性适合做投资吗?

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巨富:海蒂格林

又是一年三八妇女节。虽然已经九一零二年了,但社会讨论的很多性别相关的问题,却依旧停留在大清:男女的刻板印象啊,家庭权利义务的分担啊,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啊,甚至是女性是否有财产继承权啊……这些西方一百年前讨论过的话题,我们今天在微博、在豆瓣依旧热烈争论。众多话题中只一个小话题,我稍有参与的兴趣,那就是——女性适合做投资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but why asking?

周围有很多爱玩德州扑克的朋友。不止一个朋友说过,德州高手最重要的素质是——自律。所谓自律,就是该追的时候追,该收的时候收,不会因为情绪和念头影响判断。如果据Ta们所说,投资和德州之间有那么一点相似性的话,这或许也是玩投资最重要的素质。而在“性别刻板印象”里,女性大多数是“害怕数学的傻子”和“阁楼上的疯子”,这种超级不爱过脑子且情绪化的物种,能玩好投资吗?这或许就是“女性适合做投资”疑问的来源。

历史上是否存在女性投资家呢?有的。这让我想起一位女华尔街大鳄——海蒂格林。她的启动资金来自父母的巨额遗产。20年间,在如此高基数的情况下,她仍让自己财产翻了25倍以上;到1916年她去世时,成了美国最富有的20个人之一。这么辉煌的战绩,恐怕不输美国全盛时期的巴菲特。然而,书里上对这位传奇女性的描述,却让人疑问重重。

一个富家女子,为什么还要做投资?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当时的世人,非常八卦这位女性的投资动机,于是留下来的史料里很少记录她的“神操作”,反而是私人生活和“抠门轶事”。

“虽然她的家庭非常富有,但家庭温暖却少的可怜:她母亲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自我幽闭,一直受着其实并不存在的疾病的困扰;而她的父亲只想着赚钱。在这样一个缺乏爱和关怀的家庭成长起来,她心理上收到的创伤几乎是致命的”……

“再多的钱也不能让她满足——受到早年心理创伤的影响,她是个极度的守财奴 …… 为了不失去金钱……她可以毫不犹豫放弃一切——时间、便利、声誉、健康、容貌、享受、友谊、她孩子的幸福等等……任何东西”

这就是The Great Game里对她的描述。是不是很有点“阁楼上疯女人”的感觉呢?

一个疯女人,无论运气多么好,恐怕是无法在华尔街有如此突出的成绩的。

关于她的投资心得,历史上留下的记录是:“我不太相信股票,我从来不买工业股票,我喜欢铁路和房地产。决定一项投资之前,我会努力寻找关乎这项投资的任何一点信息。赚钱其实没有多大的窍门,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你要节俭,要精明,还要持之以恒”。

这句话看起来无可非议。但当时的人关注的重点却是——她为了省钱,夹着20万美元做公共汽车;拒绝为老公支付债务;为了找到两美分的邮票而花了大半个晚上时间成本……在《伟大的博弈》描写其他华尔街人物的时候,作者很少会有如此执着描述动机,并且着力渲染其逆天的抠门。这或许不是作者有意为之,但至少说明,史料上人们倾向于记录这些,而不是另一些反面的故事,比如—— 她具备定义什么是节俭的权力,并且有判断什么时候该以什么程度来节俭的能力,毕竟,关键时刻她可一点不“节俭”。

或许限制女性发展的,不是智力、不是情绪,我见过比平均男性更聪明、更理性的女生比比皆是。我猜想,限制她们发展的,是对成为“海蒂格林”们的恐惧 —— 无论你多么成功,别人对你的关注点永远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对,你的业绩是很好,超过了很多男人。你成功,那么你的家庭一定不幸福吧?难道"女生追求家庭幸福不应该是古今通用、放之四海皆准、不会有个性化的、世界唯一真理"吗?

假设一位女领导孩子生病了,她请假回家,公司的人会说:“这领导怎么对工作这么不负责?” 如果不请假回家,家里的人会说:“你这妈妈怎么这么不称职?” 那么,到底是回还是不回呢?

如果我太强大就不可爱了,而“被人爱“和”要爱别人”是从小到大被社会植入内心的底层代码,那我是否还要追求强大呢?或许,大部分女性就在孤立无援和摇摆中,耗散了自己的宝贵的,本可以追求梦想的精力吧。

愿意支持男性梦想的女性很多,但愿意支持女性梦想的男性很少;但是没有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一个人得需要多么强大,才能付得起“卓越的代价”呢?

女性本身天性是否会更情绪化,导致影响决策,这要看这事多重要 —— 同样重要的事情上,可能男性也一样,甚至更情绪化。

古时候,女性在家庭内部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因为“夫家”=应聘的公司,在这样的权力结构下,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希望为自己利益集团(小孩)争取权益的时候,抗争手段可能就只有这些。而男性在朝廷的权利结构下, 遇到不公平事件,或者希望为自己利益集团争取权益时,做的事情完全没区别(史书上写得多,就不举例了) 。

男性说“阁楼上的疯女人”,就和皇帝说“朝廷上的乡巴佬”,恐怕心情差不多 —— 多大点事就这么极端,怕是有病吧。

说回来,女性适合做投资吗?这个问题就和问“男性适合做投资吗?”一样。事实上,很多投资机构更热衷于招女生 —— 虽然很多人会用很“荷尔蒙“的思路来思考这种安排,但从最终成绩来看,“招女生”或许就只是个理性得不能再理性的考虑而已。可能有人会和女人过不去,但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