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前段时间,德云社的张云雷火爆了整个网络。在点燃这把火的视频里,近三千人的商业场子,坐满了人。张云雷在台上唱《探清水河》,台下的粉丝们齐声合唱的不再是流行歌曲,而是评戏,还跟着节拍将手中绿色的荧光棒,挥舞成了一片片光的海洋。“桃叶那尖上尖,柳叶儿那遮满了天,在其位的这个明啊公,细听我来言呐……”从一开始的百人合唱《探清水河》,到千人合唱《乾坤带》的场面,真的让人感觉好像走错了现场,给人一种“爱是一道绿光”的错觉。

我估计祖师爷做梦根本没有想过,有一天,这首北京小调不仅会被一个相声演员唱红,还能唱出演唱会的感觉。就连郭德纲都说,他这辈子都没有想到,会有人举着荧光棒来听相声。嗬。原来相声也能有偶像。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德云女孩”迅速从“钢丝儿”(郭德纲粉丝)里脱颖而出,那些曾经熬着夜蹦迪的女孩子们,开始走进了德云社,安安静静的听着太平歌词,对相声投入了满腔热情。

相声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从最初穷手艺人的一门糊口活计,变成了一门风靡全国的喜剧艺术。有人靠它家喻户晓,有人靠它德艺双馨,还有人靠它盆满钵溢。如今,又有人靠着它成了青年偶像。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只要粉丝喜欢上一个德云社的成员,很快就会对他的关系网爱屋及鸟。所以除了张云雷,还有郭麒麟、杨九郎、孟鹤堂、张鹤伦等一群德云社的相声演员都渐渐成了流量的代表,俨然成了“德云社101”。也怪不得老郭会夸下海口:我想捧谁谁火,想让他什么时候火就什么时候火。

“捧角”曾是曲艺界早已有之的文化,为了名角一掷千金的富豪常常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时隔百年,“捧角”文化又在德云社复苏,且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于是这种相声明星化开始被不少人diss,感叹相声死了,现在的流量化相声那还是相声吗?就连《新京报》和《中国青年报》都对相声偶像化提出了批评,似乎这是一条不归路。那也确实,为相声打call,这听着实在是有点儿奇怪。

流量

如果对此归根究底的话,其实这算不得什么新鲜的现象,无非是老生常谈的流量罢了。德云社开辟的这条流量造星道路,如果没有张云雷,也会有别的“张云雷”。大家其实在惊叹的是,相声这门老活计与流量搅和在一起产生出了爆炸般的化学反应。

其实单论喜剧的话,影视在流量上算是先驱。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这么说的话,喜剧这门舞台上周星驰才是我最佩服的流量,或者说他本身已是流量。这位由香港喜剧殿堂塑造出来的喜剧大师,曾经使香港喜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甚至有了东有周星驰,西有金·凯瑞这样的说法。被捧上神坛的星爷,自然而然也带来了让人无法想象的流量。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于是就算退居幕后的星爷,电影越拍越烂,大炒冷饭让粉丝们大失所望再也笑不出来的同时,票房却也仿佛违背了市场规律, 屡创奇迹。没有剧情的《西游降魔篇》,毫无理由的搞笑也能造就第二个“十亿”神话。《美人鱼》,“还周星驰票”的营销收获30亿票房,傲视2016年的群雄。《西游伏妖》,监制周星驰三个字就能胜过一切,17亿高居2017的前十。而恶评连连的《新喜剧之王》到现在,都已经收获了6亿票房。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但若是相声也像这样走下去,乍一看是条康庄大路,其实是条万丈深渊。

原罪

流量本不具有原罪,但当流量开始主导一切,那它便成为了原罪。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近几年,流量在中国的影视行业疯狂注水,注成了扭曲的现状。流量明星决定收视率,收视率吸引投资,投资又开始追捧流量。在这种恶性循环里,明星的演技和影视作品的质量,自然而然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影视市场慢慢就被营造出了一个虚假的繁荣景象。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央视点名批评流量造假

这繁荣其实宛若泡沫,看似美好,其实无比脆弱一戳就破。而真正戳碎这片脆弱的,便是那些移情别恋的粉丝们。

为爱打call,这爱总有一天会消磨殆尽,也总有一天会人走茶凉。看看曾经的流量四子,早已经被新的流量明星们取代。现在人气榜上的王冠拥有者蔡徐坤,他的粉丝又有多少是从鹿晗那里爬墙来的呢?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张云雷呢?等他终有一天变成了桃儿(粉丝对郭德纲的爱称)那副模样,还会有一堆小女孩儿们对着他深情款款的喊着辫儿哥哥吗?还是会成为下一个被央视点名批评的流量?流量啊,其实注定是一条昙花一现的艰难道路。张云雷唯一幸运的是,他自个儿终究还是个实力派。

抄袭

高三那年,冯小刚《私人订制》上映的第一天,我特意去看了晚场,只为了曾经带给我无数欢笑的《甲方乙方》。但是,电影还没过半,满场的观众便已走了大半。大荧幕上,整部电影中的包袱里装的都是块哑铃,四人组尬笑的段子最多只能让人皮笑,僵着的肉扯开的弧度都是被锻炼出的假笑。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冯氏喜剧和葛大爷式幽默的高塔,似乎就在那刻崩塌了。王朔指桑骂槐的黑色幽默,也不过是将冷饭再重新炒一下,但却连锅都没热。成全别人,恶心自己。成全的是冯小刚的票房,恶心的真的是我自个儿。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吐槽大会微博截图

开心麻花和《吐槽大会》是喜剧近几年为数不多的惊喜,一部《夏洛特烦恼》掀起了“开心麻花是笑点的保证”这个时代起点,又有无数个脱口秀演员开始期望成为下一个李诞和池子。但是,开心麻花的成功是由数百场舞台剧的打磨成的钻石,《吐槽大会》的成功似乎也因为美国《吐槽大会》珠玉在前显得有点儿羞涩,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诞一样,以幽默开挂造就出一个流量神话。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但是这样的道理还是有人不懂,本末倒置的大有人在。中国喜剧面临的问题,其实远比想象的更严峻。

比如这几年的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不仅在情节上借鉴韩国原版节目,还专门请了韩国原节目组员工来参与自己的制作。备受好评的《爸爸去哪儿》,其实也是模仿的韩国。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再看看电视剧,几乎能气死你。粉丝众多的《爱情公寓》因为抄袭了《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老爸老妈浪漫史》等多个经典喜剧节目的大量片段,被戏称为“抄抄公寓”,陪伴我们成长的《家有儿女》,都抄袭了美国的《成长的烦恼》。

昔日春晚的小品,贾玲作品《女神与女汉子》,节奏和台词都“借鉴”了韩国的《极和极》。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没错,其实他们都是假的 Made in China

比起流量,更应该让人人喊打的应是抄袭这种腐臭的行为。然而可笑的是,不少人对此振振有词:“抄袭怎么啦,好看就行啦。”,“干吗要抨击自己的东西?”,“外国的月亮圆?”。

喜剧的包袱里可能装了哑铃

我们这群观众,对此“宽容”到了极点。那些隐藏在“宽容”背后的隐患,也就被华丽丽的无视掉了。那也怪不得抄袭教主于正,连狡辩的姿势都宛若一个超级英雄。

喜剧的老活儿似乎走上了歪路,大荧幕那是跌宕起伏,小荧幕更是由盛转衰。讲真,我啊,最惋惜的还是,那随着宁财神入狱的《武林外传》后八十回。下一个崛起的喜剧人,我希望他彻底能懂,流量无法为中国喜剧开挂,只有本质幽默才可以造就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