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公”范仲淹仕途路三起三落 以文武定国安邦

问:从寒门贵子到全民偶像要经历几个步骤,答曰三起三落。三起三落好像是所有朝廷大员的必修课,但经此起落的范仲淹,却不是普通宋代大官这么简单。他的头衔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是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唯二的士大夫全民偶像,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有这样操不完的心,让自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名副其实的“文正公”。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州一带),后移居苏州吴县。老范家自东汉起就屡有人在朝为官,到了范仲淹父亲范墉这代,其所事的吴越降宋,他也入大宋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本来一家子正要积极努力走向繁荣,可是他自己忽然因病驾鹤西去,家里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母亲谢氏的身上。以前也有寡母培养大文豪的经历,如孟子的母亲和孟郊的母亲,但人家家里孩子少呀,范仲淹都是家里第三子了,有没有姐妹还不知道,这么多孩子谢氏实在扛不住,只能无奈的改嫁给了善良多金的朱文翰,范仲淹也因此成了朱说(yuè)。

不得不说谢氏是非常有眼光的,范仲淹的这位继父不但让他家几兄弟衣食无忧,还支持母亲不断培养他,他自幼聪颖并好学。渐渐的,他和朱家子弟的差距就拉开了,他成了街坊四邻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他那些纨绔的兄弟们则成了反面教材,朱文翰看到很欣慰,但朱文翰的儿子侄子们就心里很不是滋味了。一次范仲淹规劝他们不要铺张浪费,这帮熊孩子居然说:我们浪费的是朱家的钱,与你何干?听到弦外之音的范仲淹就跑去问母亲咋回事(此处可以看出朱文翰对他真的很好,居然21年都没发现自己不是亲生的),母亲只能据实以告。

志存高远的范仲淹一听,整个世界几乎塌陷,教自己读书、受自己敬重的老朱居然不是亲爹,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离家求学,走出家门前他对母亲说:十年内我一定取得功名来接你。心怀壮志的他来到应天书院,这一读就是五年,拒绝了家里支援的他只能喝粥度日,关系好的同学想请他去家中美餐一顿,他也婉拒了同学的好意,怕一旦吃了美味就再也喝不下自己的粥了。这样自律而奋发的五年,让范仲淹27岁就进士及第了。

对于范仲淹来说,官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因为他无论做多大的官,都会是那个级别官位上最优秀的,因为他的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百姓。即使刚刚做了九品芝麻官,范仲淹依旧践行诺言将母亲接到身边养老,不过不久他的母亲就病逝了,他也丁忧于家中,并奏请皇帝让自己恢复范家人的身份。再出山便是看他老范如何在朝堂花式作死又屡立奇功了。

老范再入朝堂,正好赶上大权在握的刘太后过寿,尚未亲政的仁宗小皇帝要带文武百官跪拜太后祝寿,这显然是不合礼法的,但满朝大臣都读圣贤书却也都不敢说。别人不敢老范敢,于是他劝谏皇上:您要跪拜太后合情合理,这是大孝顺,亦是家事,但要是文武百官都跟着您一起拜,那就变成国事了,此举有损帝王尊严,十分不妥。刘太后在大宋可是堪比吕武的存在,一听说这事顿时不乐意了,老范也因此被扔去了河州府做通判。

处江湖之远的老范不甘寂寞,他每天都想着能为这个国家和百姓做点啥,于是乎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优秀政绩疯狂刷屏。后来刘太后薨逝了,宋仁宗想起了这个连太后都敢顶撞又政绩斐然的小官,将他调回京城升官发财。可惜老范回京后没多久,宋仁宗自己又出了幺蛾子,他常与郭皇后争执,一次竟被她给打了,于是产生了废后的念头。皇帝被打不是小事,满朝文武几乎都站在了仁宗这边,只有老范坚持这是关乎国体的大事,让皇帝再考虑考虑。仁宗终于享受到当年嫡母所受的待遇,也做了跟当初一样的决定,将老范扔出京城当官。

两进两出、两起两落的老范并没有灰心,继续在地方上做那些利国利民的政事,又一次政绩爆表的他没有等待太长时间,一年多就又被召回京城。这一次老范再次展现了自己的铁头功,想要横行霸道?没门!想任人唯亲?做梦!权贵是什么?老范知道但不怕,终于将以吕夷简为首的权贵们都惹毛了,双方在朝堂上唇枪舌战,仁宗不胜其烦,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吕夷简的丞相当不下去了,老范在京城也待不下去了。老范这次走,一个好友都不敢来相送,只敢偷偷劝他不要这么刚,他只笑笑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再次得到重用时,老范已经51岁了,这次西夏在大宋西边疯狂作妖,他和少壮派的韩琦一起被打包扔去边关,或许大家想问俩文官能干啥,那就太不了解这俩文官了。战争的艺术从来不在骁勇善战,而是运筹帷幄,范仲淹和韩琦配合默契、用兵如神,打得西夏这个马上民族怀疑人生。当时连续的胜利让边关人民鼓舞振奋,流传起“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的说法。

三起三落再回京,老范已成宰执,面对仁宗想要改变大宋的积贫积弱,他并不逢迎或敷衍,而是根据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变法策略,得到仁宗认可后不急不缓的进行。不过所谓变法肯定会触碰旧势力的利益,也多半会被其反扑,所以这次庆历变法也失败了。变法失败后,他应滕子京之邀写了震铄古今的《岳阳楼记》,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怀尽数抒发。其实老范心里除了为国为民的壮志外,应该还有遗憾吧,遗憾终究没能凭自己的力量拯救大宋。

老范不仅自己刚正不阿,凭借才华和德行成为大宋第一完人,还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他人,他将自己的官奉结余和家中佃租都投入慈善事业,建立了范氏义庄帮助那些无法自立的平民,这个义庄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范家也一直支持着。范仲淹的家学也一直延续了下去,范氏子弟在历朝历代屡出大员,他的次子在哲宗朝拜相,三子和幺儿也都当过二、三品的大官。他的十二世孙范文从直言怒怼朱元璋获罪,老朱一听说他是范仲淹的后代,不但取消了他的死罪,还送了他五块免死铁券(这是怕自己哪天又想干掉这嘴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