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坎坷仕途 锋芒太盛无缘状元

如果不了解欧阳修,都不知道什么叫“有才华的人可以为所欲为”,他本应是状元,却因锋芒太盛而失之交臂,但谁care是不是状元?有才华的人注定无论第几名都发光。他是仁宗朝毫无疑问的文坛领袖,在读过苏轼的文章后,即铁口直断其将来必引领文坛再创巅峰,这样的火眼金睛让总选错人的王安石汗颜。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县),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是其父欧阳观的老来子,他出生时父亲已经56岁了,因而他自幼丧父。母亲郑氏带他投奔叔父欧阳晔,奈何叔父为官清正、家无余财,让他险些没书读。还好母亲也是世家闺秀,画荻教子亦能出人才,加之叔父言传身教,为他后来的仕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方向。

即便是天才也未必一帆风顺,17岁参加科考的欧阳修,并不知道自己的路会如此坎坷,不过还好他敢于坚持,终于在落第两次后得到高官赏识。当胥偃看到第三次进京赶考的欧阳修,就觉得这年轻人十分了得,不但有心提携,还打算将爱女许配给他。通过胥偃换了考场的欧阳修,也用实力证明了前两次落第纯属意外,他先后在国子监的两次考试中拔得头筹,成为监元和解元,之后又在礼部的省试中夺得省元。

眼看只差一个状元就功德圆满,结果跌倒在殿试的舞台,老干部晏殊晚年回忆起这件事时曾说,本来状元应选欧阳永叔,但他锋芒太露,众考官达成一致不选他,希望这次挫败能给他教训,让他成才。最终欧阳修以二甲十四名的好成绩留在中枢。

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接踵而至,欧阳修可谓人生得意,不过更让他开心的是初入职场就遇到好领导,顶头上司钱惟演是吴越国王族之后,妥妥的富家子弟代表,他的领导风格也十分新锐,不求手下庶务多在行,但求手下文章写得好。欧阳修遇到如此厚待简直如鱼得水,每天过着吃喝玩乐的好日子,只要定期交小作文即可,并且小作文不会被强迫署领导的名,依旧属于自己原创,这样的好事简直做梦都能笑出来。

不过可惜好日子不长,后来严厉的王曙接任钱惟演,欧阳修和小伙伴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虽然不能再花领导的钱吃喝玩乐,不过想让他们爱岗敬业也纯属奢望。欧阳修就这样愉快的度过了自己职业初期,之后他就支持了好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结果大家读范文正公那篇的时候已经知道,因触碰权贵的既得利益,新政无疾而终,新政派的人也被扔去外边当差,他成为夷陵县令。

后来新政又有抬头趋势,欧阳修也调回中枢,可惜仁宗变法意志不坚定,错过了改变国运的机会,欧阳修又受连累被扔去滁州等地,就在这次外放途中,他写出了《醉翁亭记》等一系列名篇,奠定自己文坛领袖位置。

文名实在太盛,朝中需要欧阳修做的事太多,很快他就回到中枢任馆阁类职务,虽然仁宗耳根子软,也曾因谗言想下放他,但最终留他参与修著《新唐书》,并独立修《五代史记》。欧阳修晚年时,几成北宋文坛发掘家,三苏、曾巩、王安石皆出自他门下(堪称八大家中老师傅),尤其一次性点中初出茅庐的苏轼和苏辙,虽因误会苏轼文章为自己学生曾巩所撰,让苏轼止步榜眼,但其眼光精到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