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传奇文人苏轼 仕途不顺人生美满

每个时代的文坛都有一个C位,如果李白是唐诗领域无法逾越的巅峰,那么宋代文坛则一定是苏轼雄踞C位。也许擅长组CP的他在任何领域都称不上霸主,但我们东坡先生胜在多才多艺,宋词、散文、书法、绘画样样顶尖,还占据大宋驴友榜和吃货榜的榜首之位,读书时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是别人的人生,让后世钦羡不已。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苏轼生在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然其父苏洵少年时热爱壮游,兼无生计压力,所以一直无心读书,对科举也没兴趣,直至苏轼几兄弟出生后,才想起以身作则这回事,便有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励志故事。其母程氏出身自当地豪族,自是知书达理,苏轼姐弟几人受其影响非常大。

老苏家读书基因很强大,苏洵起步虽晚文章却有大成,苏轼兄弟俩更是从小就显露出学霸属性,父子三人在1506年出川应试。在1507年欧阳修和梅尧臣主持的科考中,苏轼和苏辙一起高中了,苏轼本来可以是状元的,但因闭卷批卷的时候,欧阳修以为他的文章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让他当了榜眼。当时仁宗很看好这两位年轻人,兴冲冲的对妃嫔说为儿子选了两个宰相(此时他儿子还没死绝),而主考官欧阳修对苏轼的爱更加专注,说苏轼的文章必将独步天下。

开了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欧阳修比仁宗更有预言天赋,苏轼的仕途和他的才学简直是成反比增长的。刚高中的苏家兄弟就接到母亲亡故的噩耗,这仿佛预示着他们的仕途必将坎坷。回家奔丧守孝完毕再回京,苏家兄弟参加了朝廷的制科考试,两学霸又双双高中,并且苏轼是整个大宋历史上成绩最好的(含北宋和南宋)。成绩优异的苏轼得到朝廷的重视,可惜没几年父亲苏洵又病逝了,刚刚起步的仕途再次变成守孝。

又是三年,再度回京的苏轼赶上赫赫有名的王安石变法,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自此开始了他公费旅行的职场。因为师友多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他自己亦觉得这个变法不太靠谱并上疏,于是和师友一起被王宰相打包送出了京师。苏轼当地方官非常尽责,尤其在徐州任上,建苏堤黄楼,种青松获石炭,徐门石潭祈雨,汉高帝庙祈晴,基本利于民生之事都做了。之后又调任湖州,打算将利民政事再来全套,可惜刚刚起步就出事了。

苏轼刚到湖州任上,就照惯例写了一篇《湖州谢表》给神宗,写者无心,读者有意,这张谢表被新党人利用起来,再搜集他以往诗文中有争议的词句,罗织罪名将苏轼扔进了御史台监狱。朝堂上倒苏的声浪有多强,拯救苏轼的动力就有多大,就连退休在家的政敌王安石都上疏说不能杀士大夫,于是被新党攻讦到差点掉脑袋的苏轼捡回了一条老命,不过降职远调套餐是必须来一发的,劫后余生的他被贬黄州。

苏轼一生都没能如仁宗所希望的那样当上宰相,却为他每一个任上的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在每一个到过的地方留下诗文,并将他豁达乐观的精神传递到大宋的每个角落,他的诗文也如欧阳修所预料的那样成为大宋文坛不可逾越的巅峰,与父亲和弟弟一起加入了“唐宋八大家”组合,词作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位列“宋四家”,可谓全方位发展的大才。

其实苏轼除了事业受到新旧两党拉扯不太行之外,人生还是比较饱满的,他与发妻王弗鹣鲽情深,王弗更有识人断物的本事,经常为苏轼出谋划策,让年轻时的他少踩很多雷。可惜爱妻早逝,不过苏轼又迎娶了发妻的堂妹王闰之为续弦,虽然她与丈夫在精神上的沟通不及堂姐那么好,但胜在是理家育儿的一把好手。既然继妻没那么理解自己,苏轼就在侍妾中开辟了第二战场,他与王朝云的忘年情也是名垂青史,虽然年龄差距大,但王朝云有一颗聪慧敏感的心,懂得苏轼豁达中的无可奈何,也理解他那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这极大安慰了苏轼那善感的心。

除了青春的爱情和落寞时的知己,苏轼最值得夸耀的就是永远和他一条心的弟弟苏辙。他俩是中国历史上的最铁亲兄弟,从小一样品学兼优,并在考场中互帮互助(作弊)。在乡试时苏轼忘记了考题典故,苏辙看到哥哥抓耳挠腮困窘样,主动吹了吹自己的笔管,让苏轼想起了考题出自《管子》;而在制科考试中轮到苏辙吃瘪了,苏轼就问考官要砚台,还一边等一边高呼“小人哉”,苏辙立马顿悟。

后来无论苏轼因为嘴炮如何连累弟弟,弟弟永远毫无怨言的做他坚强后盾,明明可以有光辉远大的仕途,却永远冲锋在捞哥的前线,并一直和他哥一样当着养家糊口都有点难的小官,这个弟弟值得苏轼那么多的想念(自己想就算了,写了那么多诗给我们背),值得那千古第一月亮文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美食之旅也和他的履历一样遍布全国,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据说他发明的菜有几百道,几乎承包了大宋的贵族餐桌,即便今天行到杭州西湖边,我们依然可以尝到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浓郁肉香。苏东坡是一个真正既奔赴到诗和远方,又将眼前苟且过出诗意的人,他的眼里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心中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就是北宋文坛的第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