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岑参 壮志凌云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有唐一代诗杰辈出,诗的款式也花样百出,边塞诗就是一种唐代特有的诗种,它由一群被派往边关的才子抒怀所做,将唐诗从明丽旖旎渐向雄浑豪迈演进,两度出塞的岑参便是这类诗作的杰出代表,无论边塞诗的双杰还是四大,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岑参(约718-769年),荆州江陵人(今湖北江陵县),祖籍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岑参出身自官宦世家,其曾祖父岑文本曾在唐太宗时拜相,族中堂房伯祖父岑长倩和堂伯父岑羲都曾拜相,不过都因站错队受牵连而家道中落,虽然岑参家因为亲缘关系较远没受到牵连,但受家族提携入仕的路被堵死了,所以他想要重振门庭、光宗耀祖就只有科举一途了。

岑参小时候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五岁启蒙读书,九岁就能独立写小作文,不过可惜的是他二十岁开始干谒便不成功,而后各处奔走,直至三十岁才榜上有名登进士第,开始了他那虽不长但多舛的仕途。守选三年的岑参,在三十三岁被安排了人生第一个官职——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算不上什么大官,但以此为基点,奠定的是岑参与军旅息息相关的仕途。

在朝廷上,跟对人往往比做对事更重要,不久后岑参就被派往名将高仙芝旗下任幕府掌书记,在这里他结识了高仙芝的副手封常清,三个人共事得应该相当开心,岑参的才华也深深的打动了这两位领导,以致后来高仙芝的副手封常清,三个人共事得应该相当开心,岑参的才华也深深的打动了这两位领导,以致后来高仙芝在中亚兵败还朝后,封常清得以升任,还力邀岑参进入其幕府。这次在封常清的幕府里,岑参的官职得到了提升,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相当于幕府文职最高长官,是封常清的副手,也就是在这里,他作了那首最有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后来岑参的仕途随着安史之乱变得更加坎坷,他的领导封常清和前领导高仙芝兵败后坚守潼关不出,这样就封住了叛军退路,只要郭子仪和李光弼抄了叛军老家,安史之乱即刻可平定。可是不懂作战的宦官边令诚做了监军,他记恨高、封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便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诬陷,导致高、封被诛杀,在西北大营留守的岑参没能等到大军的捷报,等来的却是仕途的再度无望。

后来岑参和杜甫一样走对了领导路子,投到唐肃宗李亨帐下,却只封了个右补阙的小言官(跟杜甫的左拾遗真是一对)。对这个封官岑参并不满意,因为这还没他在幕府时的官大,离他光耀门楣的宏愿更远。后来在朝堂上几经辗转腾挪,朝廷终于派他做了个地方长官——正四品的嘉州刺史。嘉州在今天的乐山地区,这里在安史之乱后不但地方势力割据,还时常遭受吐蕃的侵袭,岑参来到这之后,终究因为不愿与上峰同流合污而在一年后被罢官。

其实岑参所有关于重振门楣的顾虑都是多余的,因为他的诗才让他名垂青史,比任何一个数得上名的祖先都牛。他一生传世的诗作共计403首,其中有七十多首是边塞诗,也是边塞诗存世最多的诗人。他那雄奇的想象力和充满壮志的风格,以及不愿与上官同流合污的傲骨,都值得我们赞颂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