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身体心灵,都在路上

古人讲究学而优则仕,凡是读书人,大多都以出仕为目的,无论心中怀抱的是修齐治平的壮志,还是贪赃枉法、发家致富的念头,总之读书就为了当官。不过这其中还是会有例外出现,例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先生,他便在家学的影响下,少年时许下“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限于一地终老此生?”之宏愿。

徐弘祖(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人(今江苏江阴),高祖徐经,父徐有勉,明代末年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他根据自己30年旅行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撰写了自己的旅行日志《徐霞客游记》,其中涵盖地理、水文、人文、动植物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我国这些层面的研究都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因此这部著作的开篇之日——5月19日,便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日。

说到徐霞客之特立独行,其实也是家学渊源所导致。话说他的高祖徐经当年上京赶考,与同年唐伯虎一见如故,两人畅所欲言,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最后到了考题。不知唐伯虎是学霸中的战斗机,还是得到了朝中赏识他的人指点,总之押题技能满点,居然让他给说中了。当时他们讲这件事时十分光明正大,以至于很多人都听见了,于是“唐伯虎买通考官拿考题”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被有心人士利用,唐伯虎和徐经便成了炮灰,终生不能科举出仕。徐经心里觉得冤枉,也觉得当时朝廷实在黑暗,怒气冲冲的回到家里,对自己的孩子们说“科举爱考不考”。这条家训便从明朝中叶开始在徐家流传。

有了老祖宗的背书,徐霞客幼时虽然也曾想走科举的老路,但自从童试失利后,便决定遵从内心深处的想法,做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家。他少时便读了很多地经图志,博览群书而又志在四海,到他十九岁时父亲病故,家里的书已被他读得差不多了。读完万卷书便想去行万里路,然家中只有年迈老母让他不忍成行,徐妈妈却是一个十分豁达的人,积极鼓励徐霞客去完成自己的心愿。

1608年,守孝三年的徐霞客第一次正式出游,戴着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远游冠,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他这一走便是三十年。起初徐霞客只是想效法古代的那些文豪大家,来场畅快淋漓的壮游,因此在28岁前他只是游遍很多名山大川,并屡次边疆涉险,但未曾留下笔记。后来他发现了一些古代游记地经中的谬误,便将自己所见所历一一记录成笔记。

他在往西游历的过程中,看出战国《禹贡》之中“岷江导江”的错误,发现发源自昆仑山的金沙江比其长了一千多里,因此认为长江的源头在金沙江,此观点直至当代通过科学的方法测定长江源头为沱沱河才被推翻;徐霞客还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的人,他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明确指出了其为流水侵蚀而成,这比西方早了一百多年。

如果选一程徐霞客最难忘的旅途,大概是他五十岁时的鸡足山之旅吧,因为在这次旅程中他失去了自己的知己兼旅伴静闻大师。静闻大师是一位十分虔诚的僧侣,他用自己的鲜血誊写了一本华严经,听闻徐霞客要去大理鸡足山,他便想将这本血经敬献给鸡足山的迦叶菩萨道场,两人一合计便相约出行了。此时时值明末,南方流寇四起,他们行到湘江处便惨遭打劫,钱财身外物,没了就没了,可是静闻大师为了护住经书竟挨了两刀,徐霞客跳江才躲过此劫。事后两人继续西行,行至广西南宁时,静闻大师不治归西,死前希望徐霞客带着他的骸骨和血经一起去鸡足山。徐霞客不负友人所托,又经过一年跋山涉水的艰苦旅程,将血经献给了迦叶菩萨道场,并在那里埋葬了挚友,完成了静闻大师一生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