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神农再世,重尝百草

之前我们介绍过被全世界公认的法医之父宋慈,今天我们聊一聊在全世界影响最广的药学著作《本草纲目》和它的作者李时珍先生。大家都知道李时珍读尽古代医典、遍访名山大川,效法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才完成了这部影响中外、震铄古今的药学巨著,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曾中过秀才、当过太医,还自创过很多药方。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广黄州府蕲州人(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药圣”。李时珍之所以能在医药界获得成功,离不开他的家学渊源,他的祖父就是一位草药医生,父亲是当时的名医李言闻,所以他从小就是在草药和医书的陪伴下长大的。但他父亲深感身为“下九流”的医生是没有前途的,连养家糊口都甚艰难,便想让他这个聪颖早慧的小儿子走出仕的人生道路。李时珍起初也很争气,14岁便一考中了秀才,可惜之后屡试不第,再加之他对医学表现出远超儒学的兴趣,让李言闻终于放弃培养他出仕的想法,开始悉心教授他医术。

李时珍想要重新修著本草典籍,源自他起初跟随父亲行医时的经历。在李时珍20岁那年,家乡蕲州闹起了水患,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没多久瘟疫就盛行开去,他随着父兄一起救治乡亲,他的对症下药让乡亲们十分信服,医名日盛。一日,他正在家中诊所诊病,便有乡亲揪着一个江湖郎中来评理,细问之后才知道,经这郎中诊病的病患不但症状没缓解,吃药后反而病情加重。他细细看过药渣,喃喃说道,这是“虎掌”啊 ,江湖郎中声称自己从未在药方里加入此药。

乡亲坚信如果药方没错,便是药铺的问题了,李时珍忙拦住他们说,《日华本草》上就出现过将虎掌与漏篮子混为一谈的谬误,江湖郎中也说自己开的便是漏篮子,乡亲们见无法只能悻悻而归。

过了不久,又有两件这样的事情找上李时珍,一个医生开了味防葵的药给一精神病患,结果该病患吃后没多久就病故了;另一个体虚的患者吃了医生开的黄精补药,结果竟致一命呜呼。细究原因,都是古书惹的祸,古籍上常将防葵与狼毒、黄精和钩吻混为一谈,而狼毒和钩吻的毒性很大,如若信了古书上的这些谬误,轻则病情加重,重则贻误人命,所以李时珍坚定的确立了人生志向——重修本草。

李时珍将自己的宏愿告知父亲,父亲听后十分欣慰,但也有些担忧,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想重修本草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这件事非常难,并且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做支持,需有朝廷做后盾才能成功。而且关于本草的古籍卷帙浩繁,你虽自幼饱读,但还远远不够,还要再下一番苦功才行。”父亲的话给了李时珍启迪,自此之后他更加勤学苦读,并在33岁时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的儿子(一说楚王世子),从此入王府成为合同工。五年后,李时珍成为有正式编制的太医,又三年,他入京成为“太医院判”。

在为王府和朝廷效力的近十年,李时珍利用职务之便,遍读了那些他在民间看不到的古籍古方,遍识了那些在民间见识不到的珍稀药材,为他重著本草积累了宝贵经验。参考八百多古籍、完成读万卷书后,李时珍又致力于行万里路来亲尝百草,他的足迹遍布湖广、江西、直隶、安徽、河南等地的名山大川;并且不耻下问,经常请教农夫、樵夫、渔夫、矿工等劳动人民,充分的将他们的实践运用到修著上。在著书过程中,他不但厘清了古籍上那些药名混杂、药性谬误的错漏,还将那些言简意赅的本草特性进行了详解。

经过27年的笔耕不辍,李时珍终于在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初稿,并在其后十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可谓呕心沥血。《本草纲目》共计190余万字,编入药材1892种,其中新增药材374种,并附录药方11096个,插图1100余幅,综合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多领域知识,是一部系统、全面、震古烁今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现着李时珍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并否定了古书中的错误,将中国古代医学做了合理的扬弃,至今仍是我国中药学领域的教科书。

除了《本草纲目》这本药学巨著外,李时珍还根据一生所学及行医的经验,著有《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等两部医学著作,归纳和总结了各类脉象,亦是集理论与实用为一身的优秀作品。李时珍一生救人无数亦著书无数,他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是划时代的,故此因药封圣,供万世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