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今天一早又在朋友圈看到了糟心的新闻。

上海一所名叫中芯的国际学校,该校食堂竟然把长绿毛的番茄和变质的洋葱做成食物给学生吃。

事情曝光后,愤怒的家长冲进食堂,还在里面发现了更多过期、腐烂、变质的食物。

看看这些图片,简直让人作呕。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家长还发现孩子们吃的套餐非常简陋,仅仅两个包子和一点配菜,与学校当天公布的菜单相去甚远。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在吃了这些变质食物后呕吐、拉肚子,让人十分心疼。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非常理解这些家长此刻的心情。

花高昂学费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竟然连食堂的卫生安全都无法保证,还怎么指望他们教书育人呢?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其实这样的事已经见怪不怪了,我随便上网一搜,单单过去的九月,全国就有多起类似事件发生。

比如江西省万安县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出现腹痛、呕吐,原来是给这些学校提供营养餐的供应商,把发霉的白菜、土豆做成菜给学生吃。

还有河南一所乡镇小学,食堂内公示的菜单里有鸡丁炒西葫芦、蒜薹、鸡块等。但实际上仅有半碗没有任何配菜的素面条,学生们只能将面条泡水后下咽。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无论是上海的国际学校,还是河南的乡镇学校,都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换句话说,即使你把孩子往最贵的学校送,也不能避免遭遇这样的问题。

这看起来像个无解的难题,难道家长们真的要等到孩子吃坏肚子、生病住院才能发现这些问题吗?

两年前,我家里的小朋友上小学,我就专门研究过这事,当时看了网上那些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我自己粗略统计了下,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那就是这些出事的学校,大部分都是那些给学生吃套餐的学校,也就是每一餐吃什么都由学校食堂统一规定,每个学生吃的都是一样的食物。而这笔伙食费,在开学的时候就和学费一起交给学校了。

这样的操作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校先把伙食费收了,承诺给大家提供什么标准的伙食。

但真正执行起来,谁来确保质量呢?

比如上面说的这所上海中芯国际学校,学校给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24元,但实际上家长看到的却是孩子们在吃两个包子,外加一些小菜,远远没有达标。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对食堂来说,反正它已经提前收到了一大笔钱,这笔钱是稳赚的,而且如果你能不断缩减成本,那到手的利润就更多了,所以他们在食材的采购、烹制过程、以及厨房的卫生条件、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等方面“打折扣”。

最关键的一点,无论食堂做出什么样的饭菜,学生们都只能乖乖吃下去,因为没其他可以选的。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这种操作就像预售制买房,开放商先给你画一张饼,什么五星级建材标准、豪华装修、顶级绿化,忽悠你掏钱。等到住进去的时候,你发现房子用的是最次的材料、最简陋的装修。

可这时候你已经签合同买下来了,开发商不给退,你只好和其他业务一起去举牌维权。

其实都是一个套路。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好一点的避免掉坑里的方法呢?

有,那就是不强制规定学生交钱吃套餐,而是学校食堂做好饭菜,让学生自行挑选食物,并由他们自己刷卡买单。

也就是说,家长不需要把钱和学费一起交给学校,而是把钱充进学生的饭卡里,让他自己买饭吃。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一来,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他吃到不干净或变质的食物,他可以选择不吃,主动权在他自己身上。

二来,可以迫使学校的食堂把食物做的更好吃、更干净,因为糟糕的食物可能骗孩子一次,但绝不会再骗他们第二次。一旦食堂没人吃,那它就赚不到钱,这时候就不得不逼自己改进了。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就是经过了这样一番考量,我在给自己儿子挑选学校的时候,还专门去各个学校的食堂试吃过,最后选了一所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食的国际学校。这样,在小朋友的伙食上面,我才算是比较放心了。

经济学里常说,垄断会带来腐败。

其实给学生吃套餐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垄断,因为学生没得选,好吃难吃,全凭学校食堂自己是否有良心。

即使上了国际学校,也免不了吃发霉变质的午餐

而一旦放开限制,让孩子自己刷饭卡买饭菜,就相当于打破了这种垄断。这时候,学生不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一个监督者。

一旦你的饭菜出了问题,他们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你。反对的方式就是不买你的饭,让你没钱可赚,这时候你不慌才怪。

如果你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校,不妨也把这一条列入考量的范围,毕竟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