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童年动画史大跃进运动60周年特刊 | 美术片の暴走

1959年的中国美术片精彩纷呈:

为建国十周年献礼而特别摄制的美术片有《雕龙记》、《小鲤鱼跳龙门》、《萝卜回来了》、《鱼童》四部;

大导演钱家骏推出了美影厂的首部长片《一幅僮锦》;

歌颂大跃进运动的动画作品《布谷鸟叫迟了》、《壁画里的故事》也各有精彩之处。

在繁花锦簇的银幕背后,是大跃进运动,是大跃进留下的一地鸡毛,是天灾人祸造成的饥荒与萧条。《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载,“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

毁童年动画史大跃进运动60周年特刊 | 美术片の暴走

▲钱松嵒《人民公社好》

台湾学者荣雄生在他的文章《论毛泽东‘赶超战略’下的‘大跃进’》中,盘点了毛泽东赶超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的萌生,以及该战略不断走向极端、草率,甚至狂妄的过程:

毛泽东最早比较明确地表述这一思想是在1955年3月全国党代表会议上,他在讲话中提出用几十年的时间追上或赶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1956年8月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他很明确地说:“我们比美国落后60年,假如我们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应该赶过它。这是一种责任。”类似的话毛泽东在1956年底和1957年还讲过多次。1957年11月,毛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会议期间,当听到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要在15年内赶上和超过美国后,便改变了原来的提法,提出中国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超过英国。12月2日,全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大会致词中公开宣布了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的“赶英”设想。1958年的“大跃进”形势,“赶超英国”的口号不仅叫得震大响,而目“赶超”的时间一再缩短,赶超日标从英国扩展到美国。该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李富春提出:“七年赶上英国,十五年赶上美国”,毛泽东在批语中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或十年赶上美国”。6月22日,毛在薄一波呈送的报告上批示:“超过英国,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有可能的”。

严重脱离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背后,有着深刻复杂的经济、政治与个人原因,本文并不打算深究这些原因。但必须指出,冷战大背景下激烈的国际竞争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竞争:一方面是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一员的中国与以美英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的竞争;另一方面,是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明里暗里进行的地位竞争。一个国家的发展建设有着诸多的目标,争取国际间竞争的胜利只是这诸多目标之一。但是,彼时的中国,却把争取国际间竞争的胜利作为最急切也最重要的国家目标。即便是经济发展,也被纳入到“赶英超美”的竞争性国家规划中。

那么,一穷二白的中国,凭借什么来争取胜利呢?

这个答案,不仅仅是国家领导人们必须苦苦寻求的,更是包括动画艺术家在内的党和国家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提供给人民,并且让人民深信不疑的。那么,动画人提供的这个答案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是“意志的胜利”。

毁童年动画史大跃进运动60周年特刊 | 美术片の暴走

▲电影《活着》截图

当然,这种对“意志(而不是现代化与科技)带来胜利”的确信和宣传,是来自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毛泽东在建国之际的《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的开幕词》中就指出:

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要战胜困难,最重要的是艰苦奋斗和英勇奋斗的意志。

大跃进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成效最直接也是最需要夺取的胜利,就是对大自然的胜利。在1958年和1959年的美术电影中,最突出的一种主题,就是人民英雄依靠意志战胜大自然,夺取胜利。这一主题的作品取代了建国初期面向低龄儿童的拟人动物美术片和以阶级斗争、敌我斗争为主题的美术片,成为了50、60年代之交的主流。

其中,在艺术上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当属钱家骏先生导演的《一幅僮锦》。

毁童年动画史大跃进运动60周年特刊 | 美术片の暴走

▲《一幅僮锦》(1959)钱家骏导演

一位贫寒的壮族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在一幢破旧的茅草屋中居住。三个儿子打柴,老妈妈织锦。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见到了一幅山水立轴,画中有壮美的山川、清澈的荷塘、繁荣的村庄和无数的牲畜——这正是老妈妈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老妈妈大喜之下,当即购买了这幅画,要依照这幅画织出一幅锦。老妈妈整整织了三年,耽误了织锦卖钱,累坏了身体和眼睛。

这幅宏伟的锦终于织成了!可是,这幅锦忽然被一阵狂风吹走,老妈妈急火攻心,双目失明。三个儿子到处寻找。他们先后遇到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锦是被东方的仙女借走去当样子了。要找回锦,必须骑上一头老虎,闯过冰原海底、闯过火龙肆虐的群山,到东方的仙宫去。大儿子和二儿子根本就不敢骑上凶猛的老虎,羞愧的他们只好躲了起来。只有三儿子勒惹勇敢地骑上了老虎,战胜了大自然的一切阻碍,来到仙宫取回僮锦。

勒惹回到茅屋,展开了僮锦。老妈妈重获光明,僮锦上壮丽的风光忽然跃出了僮锦,一个秀美富饶的村庄拔地而起——这正是人类战天斗地取得的伟大成就。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美术长片,《一幅僮锦》选择了西南少数民族题材,并不是偶然。“十七年”期间,诞生了无数边疆+少数民族题材的经典,如《五朵金花》《景颇姑娘》《金玉姬》《达吉和她的父亲》《冰山上的来客》《天山上的红花》《阿诗玛》《农奴》等;即在美术片领域,也有《雕龙记》《木头姑娘》《长发妹》《孔雀公主》等。

毁童年动画史大跃进运动60周年特刊 | 美术片の暴走

▲《雕龙记》(1959)章超群、岳路、万超尘导演

在电影中借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壮丽风光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描绘富有神秘魅力的东方乌托邦,这确实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文艺环境下增进作品观赏性的少数有效方法之一。在东方乌托邦的舞台上,上演的却是带有政治内涵的故事,如人民战胜自然;人民战胜地主及敌对势力(《刘三姐》与《冰山上的来客》);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大团结(《达吉和她的父亲》);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五朵金花》)等等。人文与地理的魅力,无疑成为了论证社会主义优越性与斗争必然胜利的有力助益。

如果说,在建国初期动物拟人故事是美术电影的主流题材,那么,1955年以后,经过革命化改良的童话故事就成为了新的主流。代表着“十七年”中国动画最高成就的《大闹天宫》,就是典型的改良化的童话故事。

经过改造的童话题材,一方面克服了先前的拟人动物故事过于低龄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传统文艺资源的重新整合和重新阐释。《一幅僮锦》在原始文本孝悌与勇敢的主题之上,融入了人民战胜自然、改天换地的全新内涵,是典型的改造的童话。浓眉大眼的主人公勒惹高高举起粗壮手臂的画面,简直是一帧“十七年”工农兵宣传画。影片结尾,加入了原本的故事中没有的新结局——僮锦上的美丽图景拔地而起变成一座山川秀丽、物阜民丰的村庄,这正是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胜利果实。

毁童年动画史大跃进运动60周年特刊 | 美术片の暴走

▲劳动人民泰森般粗壮的手臂

除了要取得对大自然的胜利,大跃进时期的动画也十分强调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胜利,以及人民对境内的反动派的胜利。大跃进期间,此类美术片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当属由章超群、岳路、万超尘导演的木偶片《雕龙记》。

这又是一个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白族人杨木匠和儿子在云南的点苍山间赶路,忽然,一只恶毒的母猪龙忽然从水潭中跃起,吃掉了可爱的儿子。这条毒龙每隔三年就要出来兴风作浪,喷火将人畜与村庄烧成灰烬。杨木匠决定雕一条木龙战胜母猪龙来报仇。他凭着自己高超的手艺,起早摸黑地雕刻,终于雕成一条木龙,投入潭内和母猪龙厮斗。可是,木龙却被母猪龙烧成了灰烬。杨木匠并不灰心,在当地群众和赵铁匠的支持下,又雕出一条更大的木龙,还给木龙装上了坚固的铁鳞铁爪。第二次战斗,母猪龙无论如何喷火,都奈何不了装上铁鳞的木龙杨木匠奋力击鼓,群众呐喊助威,大木龙乘胜追击,最终消灭了母猪龙。点苍山脚下,万众欢腾,大地重现光明。

《雕龙记》中,受到象征反动派的恶龙欺压、伤害的人们,经历了两次复仇。第一次是杨木匠凭借个人的技艺来报杀子之仇,这是个人的复仇。显然,这样的复仇不可能成功。第二次复仇,则是人民群策群力,将个人的复仇上升为村民的复仇、阶级的复仇、人民的复仇。团结起来的人民的力量变得威不可当,战胜了强大的反动派,这正是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要旨。

失去了儿子的杨木匠,也与全体村民结成了一个全新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正象征着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家国一体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足以战胜任何国内外反动势力

毁童年动画史大跃进运动60周年特刊 | 美术片の暴走

▲《雕龙记》海报

《雕龙记》讲述的个人复仇升华为人民复仇,进而取得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故事,正是《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等一系列经典革命文本的童话版本。

至此,“十七年”动画的两大关键要素——民族的风格、改造的童话故事——已经齐备。60年代初期,这两大要素将要合力缔造“十七年”动画艺术上最为辉煌,同时也是意识形态上最为极端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意志的胜利”逐渐沦为了次要的因素。“斗争”将要成为最重要的主题。斗争不再只是夺取胜利的手段,斗争即将成为目的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