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1701年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此时国土还很大,但实际控制能力有限。上方黄线处为库尔兰公国,是波兰封臣,已处于半独立状态。右上灰蓝处为普鲁士,此时已经完全独立。

杨三世死后,波兰再次陷入危机中。崛起的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不断挤压着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而波立联邦落后腐朽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决定了其无力应对外来的侵略。在波立联邦走向没落乃至灭亡的同时,波兰的民族主义也有了初步发展,波兰开始有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迹象,可惜这种迹象来得太迟了。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已无法应对早期工业时代的挑战,而在外来势力压制之下波兰迟迟无法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还在坚持所谓的中世纪贵族民主制,最终自取灭亡。

1697-1704 奥古斯特二世(第一次在位)

奥古斯特二世是德意志萨克森人,母亲是丹麦人,1670年生于德累斯顿,属萨克森选帝侯家族。1694年因兄长去世,承袭了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帝侯之位,统治萨克森公国。在统治萨克森期间,奥古斯特二世支持艺术,同时企图靠炼金术师“点石成金”来创造财富,可见这人作为君王脑子不太好使。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波兰国王“有力者”奥古斯特二世

1696年,波兰最后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杨二世·索别斯基去世。奥古斯特二世为了竞争波兰-立陶宛联邦王位,宣布皈依天主教。萨克森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新教邦国,奥古斯特二世的改宗令萨克森人感到震惊。不过,奥古斯特二世的皈依纯粹是做做样子,不要说让国民改宗了,他甚至连赋予萨克森天主教徒正常的宗教权利都没有,可见他的“皈依”纯粹是冲着波兰王位去的。

1697年的波兰王选实际上是法国和俄-奥联盟之间的争夺。野心勃勃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支持孔蒂亲王弗朗索瓦·路易,俄国和奥地利共同支持来自德意志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二世。据西方史学家称,法国人得到了更多的选票;但德国人捷足先登,先到华沙给自己加冕。法国孔蒂亲王并不非常有权力野心,当他坐船慢腾腾地到达但泽港的时候,奥古斯特二世已经在华沙称王多时了。法国人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到了法国,弄得路易十四哭笑不得。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孔蒂亲王弗朗索瓦·路易·德·波旁

奥古斯特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后,首先必须面对俄国和瑞典之间日益增长的敌意。1700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向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宣战,俄国所谓的“大北方战争”爆发了。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在大北方战争爆发前进攻丹麦,将丹麦赶出俄波丹挪反瑞典同盟。

论亲戚,查理十二是奥古斯特二世的表兄弟,而彼得一世与他八竿子打不着。但出于利益,奥古斯特二世决定支持彼得一世。但波兰军队打仗不行,只能指望俄军;俄军却被瑞典击溃。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1700年纳尔瓦战役,彼得一世还不是“大帝”,他初出茅庐指挥战斗,结果却是俄军大败。

查理十二于1701年登陆里加,1702年攻克华沙。奥古斯特二世怂了,想和瑞典和谈,但瑞典不理睬他,于1704年拥立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起初还不愿承认,但最终被迫于1706年将王位交给了斯坦尼斯拉夫。

1704-1709 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第一次在位)

斯坦尼斯拉夫是波兰人,他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位波兰人身份的波兰国王,1677年生于利沃夫(在今乌克兰西部),是什拉赫塔出身。

斯坦尼斯拉夫曾任波兹南总督。1704年,他获得部分议员支持,被推举为波兰-立陶宛国王,并得到当时占领华沙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的肯定。于是,这个波兰贵族成为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太丑啦)

斯坦尼斯拉夫的王位完全依赖于瑞典的支持。瑞典与俄罗斯的“大北方战争”爆发于1700年,初期瑞典占优势,控制了波兰大部,于是俄罗斯支持的奥古斯特二世被迫于1706年退位,使斯坦尼斯拉夫成为唯一的波兰国王。但好景不长,1709年,瑞典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惨败,俄军一举扭转战争初期的颓势。斯坦尼斯拉夫被迫退位,并逃往当时与奥地利敌对的普鲁士,后又移居法国,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1709年,彼得大帝指挥俄军在波尔塔瓦战役中大败瑞典军队,瑞典从此衰败,而波兰也因此换了国王

1709-1733 奥古斯特二世(第二次在位)

前面说到,奥古斯特二世于1702年就被逐出华沙城,1706年被迫退位。他的后台俄罗斯于1709年在波尔塔瓦大败瑞典,奥古斯特二世重新出山。

奥古斯特二世虽然不算贤明,但也不是傻子。他一复辟,就着手建立绝对君主制,企图强化波立联邦的中央集权。但他的举动遭到了各地什拉赫塔的坚决反对,加上俄国与瑞典战争的破坏,没有贵族支持,他筹不到钱,征不到兵,王权等于一句空话。俄国也在暗地里拆波兰王权的台。最终,在1717年召开的波兰议会(所谓“沉默议会”)上,奥古斯特二世建立绝对王权的努力失败了。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沉默议会”主要发言人之一,“塔尔诺格罗德联盟”领袖斯坦尼斯拉夫·莱多佐夫斯基

奥古斯特二世向波兰引入了萨克森军队,企图利用这支军队镇压波兰人的反抗。但波兰贵族于1715年组建了“塔尔诺格罗德联盟”,拥立波兰贵族斯坦尼斯拉夫·莱多佐夫斯基为领袖,准备同国王打内战。此时,俄国打着“调停”旗号率军入波,要双方坐下和谈。谈完后,于1717年2月1日召开波兰议会。这次议会是在俄军监护下进行的,发言者寥寥无几,故称“沉默议会”。议会一方面要求解散反君主的塔尔诺格罗德联盟和桑多梅日联盟,限制格特曼和地方议会权力,另一方面又禁止萨克森与波兰合并或互相干涉内政,严格限制波兰和立陶宛军队的规模,限制波立联邦军费,强调议会自由否决权,禁止国王随意监禁公民(实际上是保障贵族权利)等。这些条款的实施,粉碎了波兰国王建立绝对王权的计划,实际上也葬送了波兰-立陶宛的前途。

1733年,奥古斯特二世去世。他希望儿子奥古斯特三世能成为国王,但在法国支持下,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再次上台。

1733-1734 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第二次在位)

奥古斯特二世死后,一直隐居在法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找到了机会。法王路易十五的权臣德·弗勒里干预王选,鼓励一部分波兰贵族(主要是波洛茨基家族)支持斯坦尼斯拉夫复辟,并派了一支舰队保护他前往波兰登基。为避免敌人的干扰,斯坦尼斯拉夫化装成商人突然出现在克拉科夫议会现场,他赢得了约两万名议员中一万两千人的支持,成功当选为波兰国王。

然而,俄国和奥地利早就决定联手干预波兰政局。普鲁士一度也想参加这个联盟(称为“三黑鹰联盟”,因为三国国徽上都有“黑鹰”图案),但被俄国沙皇所拒绝。

俄军于1734年大举进犯波兰,包围了波兰港口城市格但斯克。法国人派遣一支舰队增援在那里的法波联军,却被俄军击败。由于波兰不再能得到法国从海上提供的支援,军心动摇,国王斯坦尼斯拉夫只得仓皇逃窜到普鲁士,后来又到了法国,在那里度过余生。1735年俄奥与法国议和,结束了所谓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俄奥联军夺取但泽(格但斯克),封锁波兰出海口,使法国无法支援波兰。这是1733-1734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的关键一着。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1738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完全结束后(《维也纳和约》签署后)的欧洲版图。可见波兰夹在俄国、奥匈帝国和普鲁士之间,实际上已经失去发展空间,离失去独立主权不远了。红线内是神圣罗马帝国版图。

1734-1763 奥古斯特三世

奥古斯特三世是奥古斯特二世唯一合法儿子,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兼萨克森选帝侯,1696年生于德累斯顿。

奥古斯特三世的父亲一直致力于安排他继承波兰王位,因此让他放弃新教信仰而皈依天主教,并争取波兰贵族的支持。1733年奥古斯特二世死后,部分波兰议员选奥古斯特三世为波兰国王,并获得了俄国和奥地利(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俄奥代理人与法国代理人(斯坦尼斯拉夫一世)进行了军事斗争,最后法国被俄奥联合赶出波兰。于是,奥古斯特三世成为了名正言顺的波兰国王。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其实,称他为萨克森公爵更合适。

此时的波兰已经成为俄、奥、普、法等大国争霸斗法的场所。奥古斯特三世的父亲一生致力于改革波兰内政、加强王权,最后彻底失败。因此奥古斯特三世从一开始就不对波兰政治抱多大期待,成天关心艺术品和打猎。他只在波兰呆了三年左右,之后长期住在萨克森,把波兰国政委托给波兰副王(通常又译“总督”)海因里希·冯·布吕尔伯爵。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波兰副王海因里希·冯·布吕尔伯爵。

布吕尔伯爵志大才疏,又贪污成性。他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欺上瞒下、草率行事,结果使国家财政空虚、债台高筑,在对外战争中不断遭到失败,内政也是一塌糊涂。在波兰,古老显赫的贵族家族恰尔托雷斯基家族和波洛茨基家族不断内斗,严重消耗了波兰所剩不多的国力。布吕尔伯爵对此心知肚明,但无能为力。他动用萨克森并不充实的国力去干预奥地利王位继承,被打得落花流水。在布吕尔伯爵统治下,萨克森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两国均陷入危机之中。1763年,布吕尔在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去世。1764年,奥古斯特三世国王也去世,留下一个危如累卵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摇摇欲坠。

内斗不断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三)

1764年波立联邦地图。国界基本和1667年《安德鲁索沃条约》规定的相同。单单从地图上看,波兰似乎享受百年和平,但实际上这一百年是外敌多次入侵、内部动乱不断的一百年,是波兰走向灭亡的一百年。